跳到主要內容

5上市公司爭辦內地醫院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24日 06:35
2014年03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創新社會資本辦醫機制」,意味着進一步擴大開放私家醫院將是深化醫療改革中的重要一環。政府又明確提出:至2015年,民營醫院市佔率要達到20%;至202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以上。私家醫院這塊大蛋糕,頓時極具吸引力。


近期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表態,有意進軍內地私家醫院市場,包括內房恒大(3333)、佳兆業(1638),保險股亞洲金融(0662)以及準備將北京頂級貴價醫院和睦家收歸旗下的復星醫藥(2196)。連同上市時已是專辦內地醫院的鳳凰醫療(1515),至今已有5家上市公司欲分一杯羹。


民營醫院市佔率 僅達規劃一半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4月,全國私家醫院數量有10,234間,佔全國醫院總數43%,但全國九成醫療服務仍由公立醫院承擔。另外,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估計,去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約為2萬億元。因此,要滿足2015年民營醫院達到20%醫療服務市佔率的目標,市場仍有1倍的增長空間;健康服務業規模未來6年要擴大3倍,才能在2020年達到8萬億元的目標。


鳳凰:接管原國企醫院成本低

「市場太大了,有更多企業進入,反而是好事」,本港首隻內地私家醫院股的鳳凰醫療主席兼行政總裁梁洪澤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鳳凰醫療去年11月上市,挾醫改之勢,股價持續上揚:從上市到上個交易日,累計升幅達到73%。公司現時在北京擁有11間綜合醫院、一間中醫院及28間社區診所。其中,位於北京二環內的綜合醫院健宮醫院,由公司直接持股80%,其餘醫院則只負責營運管理,再收取管理費。


梁洪澤認為,現時是在內地辦私家醫院的好時機,除了自行建新醫院,亦可像鳳凰醫療一樣作為管理者去營運一間原有的「非政府辦公立醫院」。「非政府辦公立醫院」多數屬於國企興建的醫院,在國企改革之下,全國至少有3000多間這些醫院需要和企業剝離。「好處是醫院的醫護人員、設備都已有,與建一間新醫院相比,前期投資較低。」


梁洪澤又指出,內地私家醫院中短期發展會朝兩個方向,一種是極高收費的專科醫院(例如復星欲羅致的和睦家,以婦產科聞名,生孩子基本消費已10萬元);另一種則是綜合醫院,收費與公立醫院接近,像鳳凰醫療旗下的醫院。


綜合醫院難加價 須增客源降成本

「前者靠的是收費,後者靠的是市佔率和覆蓋率」,梁洪澤解釋,民辦綜合醫院最重要是要納入醫保,吸引市民就診,像健宮醫院主要服務周邊社區,八成收入來自醫保;但另一方面,醫保有一定報銷限額,如果醫院收費太高,市民就會寧願到其他較便宜的公立醫院看病,因此綜合醫院加價困難,必須利用覆蓋率去增加就醫者數量及降低成本,「旗下醫院多,採購成本便低,一些醫療儀器的使用也更符合成本效益」。


梁洪澤表示,由於現時等待別人接管的國企醫院數量多,且立即有管理費收入,所以公司仍會以此途徑擴大覆蓋率為優先,至於長遠看,他認為當私人醫療保險的市場成熟,市民不用單靠國家醫保報銷,那麼綜合醫院在收費調整方面便能夠更有彈性。


明報記者 陳子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