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兩岸去年6月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儘管這項協議為一些台灣企業打開了大陸市場大門,但公布後遭台灣民眾質疑服貿對於進入台灣市場的大陸企業規範太少,未來台灣的文化、言論自由以至國家安全都會受威脅。
憂通訊業入台 用戶遭監聽
反服貿的台灣民主陣線召集人賴忠強對本報表示,大陸長久以來監控民眾言論,出版業界擔心這樣的言論審查會隨着服貿協議進入台灣,除非向大陸政府的言論審查屈服,否則台灣出版業的出品根本不可能進入大陸市場。有民眾擔心大陸電訊業進入台灣市場後,會盜取用戶通訊與監聽特定用戶電話等,可能危害個人資料及國家的安全。
《服務貿易協議》去年簽訂,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的後續協議,規定台灣開放64個行業,台灣80個行業也可進軍內地市場。分析指台灣看起來佔了便宜,但受益的主要是大財團,九成以上的中小企有可能因而被大陸企業蠶食。
台灣陸委會的民調顯示,對於兩岸服貿協議,台灣只有31%的民眾贊成簽署,45%反對;63%的民眾希望國民黨和民進黨主席能就此議題公開辯論。台灣時事評論員、文化大學副教授鈕則勳表示,服貿協議有一些爭端處理和中止機制,若在實施後認為對台灣傷害太深,可啟動機制控制。
憂通訊業入台 用戶遭監聽
反服貿的台灣民主陣線召集人賴忠強對本報表示,大陸長久以來監控民眾言論,出版業界擔心這樣的言論審查會隨着服貿協議進入台灣,除非向大陸政府的言論審查屈服,否則台灣出版業的出品根本不可能進入大陸市場。有民眾擔心大陸電訊業進入台灣市場後,會盜取用戶通訊與監聽特定用戶電話等,可能危害個人資料及國家的安全。
《服務貿易協議》去年簽訂,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的後續協議,規定台灣開放64個行業,台灣80個行業也可進軍內地市場。分析指台灣看起來佔了便宜,但受益的主要是大財團,九成以上的中小企有可能因而被大陸企業蠶食。
台灣陸委會的民調顯示,對於兩岸服貿協議,台灣只有31%的民眾贊成簽署,45%反對;63%的民眾希望國民黨和民進黨主席能就此議題公開辯論。台灣時事評論員、文化大學副教授鈕則勳表示,服貿協議有一些爭端處理和中止機制,若在實施後認為對台灣傷害太深,可啟動機制控制。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