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育兒百科﹕濕疹成因多 小心致敏原(0-4歲)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9日 06:35
2014年03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女兒2歲,2個月大時她臉上曾長滿濕疹,幾個月後蔓延到身體上,經治療後好轉,其後亦相當穩定;可惜近來又復發,長出紅疹,孩子覺痕癢,會抓,十分煩人。聽說濕疹不能治癒,長大後經常復發,是否真的不能斷尾?要減少復發,護理上應該注意什麼?她是女孩子,擔心這些疹會否影響儀容?


答:濕疹是敏感症中的一種,其發病結合先天與後天因素。先天是關鍵因素,決定患者罹患敏感症的機會,後天因素則決定在哪個時間、哪個部位發病,以及嚴重程度。若問到病症可否「斷尾」,重點是要把致病的後天因素控制得宜。


濕疹病發涉及多項成因﹕1、氣候﹕如天氣轉變,忽冷忽熱;2、環境﹕如室內外瀰漫的塵埃;3、感染﹕像小孩玩耍時互相觸摸,感染到細菌而病發;4、接觸物﹕如梘液、泥膠、尼龍衣服、消毒液等;5、食物﹕如進食奶類(包括朱古力)、海鮮、堅果(花生、合桃)而發病,食物在香港並非主要的致病因素。


清潔家居 做好防禦措施

探究成因,若因接觸敏感原引起,須對應防避;當轉季颳大風,便要關好窗,減少上街。平日維持室內空氣清新,不要在家中抽煙。同時,要杜絕塵蟎肆虐,移走藏塵的物件,因塵蟎每四天孵卵一次,應每隔四天以60℃的水清洗牀上用品和家具。獸毛亦會致敏,濕疹患者不宜在家中飼養貓狗。對年紀較大的孩子來說,考試及焦慮等因素亦有影響。


濕疹病發時若出現感染破損,才會留下疤痕,否則對儀容影響不大。發病時要及早求診,使用適當藥物,緩和痕癢,否則兒童愈抓愈覺癢,更可能抓傷患處致感染。醫生會按病情使用適量類固醇藥物,當達到療效便會停藥,不能長用。病發前做好護理是重點,除執行上述的防禦措施,更要為孩子做好皮膚補濕,如塗潤膚乳,而居住環境亦忌太熱,濕度宜維持在45至55%。當孩子成長至五六歲,大部分濕疹會漸漸改善。


母乳有助抗濕疹

你女兒在不同階段發病,其實屬同一類型的病,但臨牀表徵不同。幼嬰的濕疹多呈現紅腫、皮膚乾及痕癢,礙於嬰孩常流唾液,刺激皮膚,濕疹多發於面頰、耳後和頸,一般至6個月大會緩減。若稍大後復發,紅疹多現於手肘內外、腳跟等位置。最後一提,母乳有多種優點,包括有利嬰兒抗衡濕疹。


資料提供﹕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

文:Happy Pa ma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