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兒難雜症﹕進食時腹痛 先接受檢驗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9日 06:35
2014年03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郭太問﹕小兒今年5歲半,經常在進食期間肚子痛。我們已排除他因不想吃而撒謊,因為他很喜歡吃東西。有時看到他表現得很痛的樣子,需要休息一陣子才可再吃;有時情况不太差,跟他說話分散注意力,他就可以繼續進食。請問是什麼成因?該做什麼檢查呢?


答﹕疾病的診斷,首重病史及詳細身體評估。請問兒子腹痛已有多長時間?是否每天、每餐都有腹痛?發病次數?每次持續多久?大便又如何?排便習慣如何?有便秘嗎?身高體重增長又如何?


假設上面提到所有狀况都屬正常,他又不是吃得過多而腹痛,亦沒有心理問題、食物過敏、乳糖不耐症、誤服成藥補品等,身高體重及心智發展都在正常範圍,便需要考慮以下兩個可能性:

飲食藥物引發潰瘍

1、消化性潰瘍

食物、藥物或幽門螺旋菌,均會刺激胃黏膜而造成損傷,引起潰瘍病,尤其幽門螺旋菌是主要病因。在潰瘍的作用下,胃黏膜修復機制失衡,導致胃黏膜被胃消化液自物消化而造成潰瘍。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的慢性病,多發生於青壯年期間;主要症狀是上腹部疼痛,多與飲食有關,又或因飢餓、藥物或酸性食物、飲料而誘發。


2、生理性或功能性反覆腹痛

據研究顯示,在5至14歲的兒童中因腹痛而影響正常活動者約有10%至15%,有腹痛但不影響正常活動也有相當人數。腹痛來自腸道功能性的異常,因此稱為功能性慢性腹痛,腸道表現為不穩定腸蠕動及痙攣性大腸。病發原因至今尚未清楚,而各種生心理的因素也有不少影響,其中生活壓力似乎影響最深。在臨牀症狀上,發病期間,病患可處於完全無腹痛狀態,又或偶爾出現,大多數疼痛時間不會超過一小時。腹痛的發生與飲食、排便及一般活動沒有相關性,亦不會干擾正常睡眠。


壓力致腸道功能性異常

功能性反覆腹痛受精神因素及環境影響較深。毋須使用藥物,醫者需與患者父母解釋檢查結果、誘發的各種可能因素、疾病特徵等;再三保證患者腹腔內無病變,解除父母的焦慮,使父母能配合往後的行為治療。要相信患者確受腹痛所苦,給予心靈支持,父母及老師亦要明白,孩子不會因為如此腹痛而干擾到正常生活學習。建議患者父母深入了解孩子在家庭、學校及平日的生活狀態,尋找出可能因素加以排除。


首先患童應當接受檢查,包括一般常規血液檢查,尿液分析及尿液細菌培養,糞便檢查及寄生蟲和蟲卵的檢驗,以及腹部超聲波。若以上檢驗皆屬正常,便可讓父母安心。


作者簡介﹕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

韓錦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