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全城街馬:跑街的意義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9日 06:35
2014年03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香港流行跑步,各類型的比賽愈搞愈多,馬拉松、一百公里、越野賽等等,差不多每個月都有項目。側面來看,買跑步用品的專門店愈來愈多,甚至報紙雜誌會時常專題報道什麽「跑步錦囊」,就可以知道這項運動的普及程度。


從香港的跑步項目,也可以看出我們這個城市的文化。賽事都是跑高速公路、河邊、或者郊區,而且凌晨時分開始,為的是要「避免阻礙交通」(即不要封路)和「減少影響市民作息」(即不要跑進鬧市)。講得衰一點,原則是跑步屬於跑手的事,要盡可能與社會分隔開來。講的好一點,香港是效率掛帥,任何活動都不能影響社會這部機器運作的效率。


跑入鬧市 融入社區

我有幾個好朋友就是要打破這個「定律」,要大家欣賞甚至參與一個屬於社會大衆的跑步項目。


今個星期日是《全城街馬》的第一屆「香港街馬10公里@九龍東」, 賽事在觀塘舉行,全程跑街。用主辦單位的說法:必須面對日常要應付的天橋、石級、窄巷、修路等,要跑入平民生活的大街小巷,接觸周遭的人和事,把握城市的脈搏,感受社區的獨特個性。


起跑時間定在8時半,為的是要鼓勵街坊親友來夾道歡呼,為跑手打氣。比賽之後是一個嘉年華,屆時會有遊戲攤位、即場表演、拉濶音樂會以至(香港人一定要有的)美食。整個安排都是為了「把人留住」:把跑手留住、親友留住、街坊留住。一個跑步項目,可以為社區共融注入一次小小的催化劑。


「跑步時大家一起做事」

和很多其他項目不同的地方,還有是財務的安排。我的搞手朋友都是專業商業管理人員出身,他們比較懂得找贊助伙伴,活動不需要政府或是社會機構的資助,反而能夠把收益在扣除開支後,全數撥捐予當區(九龍東)的慈善機構和投入一個很特別的《青年街跑計劃》。


無論是捐款予當區慈善機構、抑或是在觀塘搞的青年街跑,目的又是回歸到整個《全城街馬》的基本理念:社區共融。也許這個項目的英文名字改得最貼切,Run Our City:跑步時我們大家一起做的事,也是表達了我們喜愛這個大家的城市所做的一件事。


李律仁 法律界人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