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民營銀行試點 民企為何越雷池?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6日 06:35
2014年03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內地銀行業最大事件,莫過於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兩會新聞發布會大陣仗的媒體面前,宣布中國民營銀行試點起步。


內地並不缺銀行。大者,中國工商銀行為首的大型商業銀行規模已居國際最前列;中者,眾多已經上市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在理財等眾多領域競爭力已有超越之勢;小者,村鎮銀行遍地開花,數量龐大。


內地現有銀行體系中,也絕對不缺民營資本。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總股本中,民營資本已經從2002年的11%和19%,提高到2012年的42%和54%,其中更有三家城市商業銀行民資佔比達到100%。農村中小商業銀行中,民資佔比都超過了90%;村鎮銀行的民資佔比也達到了73%。


民營銀行搶手 因締雙贏

不過,內地銀行業監管者,為何對推出民營銀行頗為迫切?眾多民企,為何甘心拿個人資本作壓,也要越雷池進入水渾道深的銀行業?

只看位列首批試點名單的十家民營企業即可知,阿里巴巴、騰訊、萬向、百業源、均瑤、復星……均是重量級的巨型民企。而前期聲勢最大卻意外落選的蘇寧,據中國銀監會內部人士透露,主要原因是「出手太晚」:儘管已有某位省級高層專程就此「知會」銀監會,但蘇寧正式方案送到時,首批名單已經基本確定。


毫無疑問,民營銀行確實是一個雙贏的生意。


首先,對監管者來說,現有大中銀行「顧大不管小」的毛病難從根本上改觀,即使在多方政策夾逼下,數量龐大的小微企業、社區金融仍少人問津。據相關人士透露,此次入選的首批民營銀行試點方案或許各自側重不同,但有一條是所有人必須的「進門磚」,即明確承諾「服務小微企業和社區民眾」。


其二,銀行在內地仍然是個相當賺錢的「生意」,儘管兩位數盈利的年代已近尾聲,但回報率依然相當可觀,遠高於很多實體行業的平均利潤率。


再者,對於阿里巴巴和騰迅這樣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雄心勃勃的企業來說,政策許可和一紙金融牌照尤為重要,相較而言,發起成立一家民營銀行絕對是條捷徑。


最重要的,民營資本需要在銀行擁有真正話語權。目前所有民營資本投資銀行,都是財富投資者,在銀行經營決策中缺少話語權。而民營銀行,則是真正讓「資本說話」,使得資本所有者擁有發言權,這也讓在經營中四處受制的民營資本熱中不已。


「生前遺囑」成重要安全防線

當前,破產和退出機制如何安排,無疑是民營銀行的軟肋。


對此,有相關負責人透露,在內地破產風險處置機制和存款保險制度還沒有出台之前,「生前遺囑」將成為重要的安全防護線。每一家民營銀行的發起人,在銀行正式成立之前,都要通過合法有效的要約形式,把「生前遺囑」規定下來,即明確「銀行一旦出現問題,我要用什麼錢來賠」。


這位負責人也承認,這對監管的要求很高。「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萬一民營銀行出現破產情况,就得「發起人的個人資產賠進去」。因此,涉足銀行業的民營業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厲監管。


這種嚴厲監管,將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關聯交易,二是企業持續注資能力,三是風險承擔能力。


監管將有三大重點

這意味着,作為一家民營銀行的共同發起人,必須接受中國銀監會對其銀行之外業務的「監管」,不但公司治理要是完善的,核心主業突出,還需要有現金流充裕,能有效控制關聯交易的風險,最重要的是,能夠承擔經營失敗的風險。


中國銀監會一位負責人強調,這種承擔能力必須是「可實現的承擔能力」,也就是說,民營銀行的實際控制人,必須是中國內地的合法公民,財產也必須在中國境內。「當然,採取措施會視情况而不同,如果出現經營上的問題,為避免承諾懸空,也許會責令民營銀行發起人將所持股份主動轉讓,以確保銀行有持續自擔風險的能力。」這位負責人說。


馮其十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