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第二個記者會,有內地學者認為他表現平平,展示出的權力和魅力大不如前兩任總理。而一眾本港資深的中國新聞行家亦大呼李克強欠驚喜,沒觸及敏感話題,難怪電子傳媒只以基本的篇幅報道,並沒有如以往般大做特做。可以預料,未來李克強外訪,隨團的本港記者將會減少,因為分分鐘做咗都無米落鑊,經費付出與新聞收穫將不成正比。
貴為博士總理的李克強在是次記者會共回答了16條提問,以馬航事件打頭陣,其餘答問依次為:金融、反腐、周邊外交、任內挑戰、簡政放權、經濟增長下限、香港競爭力、中美關係、改革決心、兩岸關係、房地產、霧霾、中歐經濟、社會保障、惠港措施。
對李克強記者會的觀感,難怪內地網民廣傳以下點評:「外媒不問泡麵(周永康),港媒不問普選,台媒繼續打醬油,官媒重溫報告,海外喉舌繼續出口轉內銷,這是場和諧的發布會,勝利的發布會。」
眾所周知,總理記者會的提問(除了最後一條離座追問),事前都經過精心計算和策劃,先由中宣部、國新辦、外交部、港澳辦、國台辦等部門跟提問的傳媒徵集問題,接着官方就會挑選出自己想答的題目。其後,有關部門會與相關的記者進一步磋商並修訂提問直至達成共識,或索性將自己想答的題目交給友好傳媒代為發問。為確保萬無一失,有官員甚至會閉門約會做媒的記者,反覆訓練其提問的語氣和字眼。
這種重重隔渣的提問,再加上李克強超穩陣的性格和現屆中共班子保守的取態,恐怕連蚊也不能飛出總理記者會。
退回原點,再倒行幾步
沒蚊可拍之際,人們看到今天,只能懷念昨天。曾經何時,前總理朱鎔基試圖打破慣例,不准事先安排問題,記者問什麼都可以。另外,朱鎔基亦提出盡可能把提問機會安排給境外記者,因為內地記者見面機會多的是。
可惜今天李克強總理記者會,退回原點,再倒行幾步。
今年適逢六四事件25周年,李克強的記者會跟往年一樣,刻意迴避任何民主、政治體制改革等字眼,杜絕任何聯想,以免挑起中共的死症。如果單聽是次記者會,但沒有留意今年是敏感年,這次總理的講話彷彿令人抽離了特定的時代背景,與任何一年的總理記者會無異。另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亦絕口不提政治體制改革,只大書行政體制改革,取態相當保守、和諧、穩陣,猶如將中國政府之首,縮窄矮化成為經濟民生大臣。
對於香港政改,李克強亦刻意迴避最後的追問,只在會上安排《商報》提問經濟問題。這個信息非常清楚,就是李克強在香港政改事務上沒有多大發言權,之前張德江的講話已基本定調。而中央的集體意志則希望香港明白發展經濟,穩定繁榮才是香港長遠發展之道,政治爭拗於大局無益。
另一點坊間可能忽略的是,在記者會前,全國人大通過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作了16項修訂,涵蓋保障房、區域經濟協作、民辦教育、社會矛盾等。不過香港人最關心的、過去10年有而今年沒有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最後亦不能修訂回去。
貴為博士總理的李克強在是次記者會共回答了16條提問,以馬航事件打頭陣,其餘答問依次為:金融、反腐、周邊外交、任內挑戰、簡政放權、經濟增長下限、香港競爭力、中美關係、改革決心、兩岸關係、房地產、霧霾、中歐經濟、社會保障、惠港措施。
對李克強記者會的觀感,難怪內地網民廣傳以下點評:「外媒不問泡麵(周永康),港媒不問普選,台媒繼續打醬油,官媒重溫報告,海外喉舌繼續出口轉內銷,這是場和諧的發布會,勝利的發布會。」
眾所周知,總理記者會的提問(除了最後一條離座追問),事前都經過精心計算和策劃,先由中宣部、國新辦、外交部、港澳辦、國台辦等部門跟提問的傳媒徵集問題,接着官方就會挑選出自己想答的題目。其後,有關部門會與相關的記者進一步磋商並修訂提問直至達成共識,或索性將自己想答的題目交給友好傳媒代為發問。為確保萬無一失,有官員甚至會閉門約會做媒的記者,反覆訓練其提問的語氣和字眼。
這種重重隔渣的提問,再加上李克強超穩陣的性格和現屆中共班子保守的取態,恐怕連蚊也不能飛出總理記者會。
退回原點,再倒行幾步
沒蚊可拍之際,人們看到今天,只能懷念昨天。曾經何時,前總理朱鎔基試圖打破慣例,不准事先安排問題,記者問什麼都可以。另外,朱鎔基亦提出盡可能把提問機會安排給境外記者,因為內地記者見面機會多的是。
可惜今天李克強總理記者會,退回原點,再倒行幾步。
今年適逢六四事件25周年,李克強的記者會跟往年一樣,刻意迴避任何民主、政治體制改革等字眼,杜絕任何聯想,以免挑起中共的死症。如果單聽是次記者會,但沒有留意今年是敏感年,這次總理的講話彷彿令人抽離了特定的時代背景,與任何一年的總理記者會無異。另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亦絕口不提政治體制改革,只大書行政體制改革,取態相當保守、和諧、穩陣,猶如將中國政府之首,縮窄矮化成為經濟民生大臣。
對於香港政改,李克強亦刻意迴避最後的追問,只在會上安排《商報》提問經濟問題。這個信息非常清楚,就是李克強在香港政改事務上沒有多大發言權,之前張德江的講話已基本定調。而中央的集體意志則希望香港明白發展經濟,穩定繁榮才是香港長遠發展之道,政治爭拗於大局無益。
另一點坊間可能忽略的是,在記者會前,全國人大通過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作了16項修訂,涵蓋保障房、區域經濟協作、民辦教育、社會矛盾等。不過香港人最關心的、過去10年有而今年沒有的「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最後亦不能修訂回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