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Webb促查文化中國春江鴨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4日 06:35
2014年03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文化中國(1060)獲阿里巴巴入股,兩日間,股民由「無限憧憬」變成「民怨沸騰」。昨日文化中國再瀉11.5%至1.62元,較前日高位回吐超過五成。同時市場懷疑有「春江鴨」事先收到消息,導致停牌前成交大增10倍,當中尤以新鴻基投資的客戶在停牌前掃貨最多。包括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在內的多名市場人士,更認為證監會應介入調查事件。


實際上,文化中國過去交投不算活躍,就以2月7日至19日期間為例,9個交易日的平均成交僅得2274.2萬股,而股價亦在0.33元至0.41元之間窄幅上落。然而,在停牌前3個交易日(2月20日至24日),平均每日成交卻急增10.4倍至2.67億股,而股價亦累升53.7%(見圖)。


新鴻基投資客戶 大手吸納

根據中央結算系統顯示,大手在市場吸納股份的投資者,主要為新鴻基投資的客戶。本來在2月19日時,新鴻基投資的倉位只得6.92億股,但直至2月26日完成T+2的交收後,倉位增至8.76億股。該批客戶的持貨情况,令市場覺得異常,更有人質疑正是這批疑似「春江鴨」近兩日極速派貨。


文化中國今次「大熱倒灶」,倘投資者在前日(12日)復牌高位3.39元追入,至昨日收市已勁蝕五成,倘以孖展形式高追,恐更已遭斬倉。多個市場人士均認為,證監會需介入調查,而本報昨日曾向證監會查詢,有否接到與文化中國有關的投訴,以及會否展開調查,發言人則不評論個別事件。不過,據熟悉監管機構運作人士稱,投訴只是其中一個監察渠道,證監會擁有獨立系統監察市場運作,一旦發現異常會主動調查。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向《紐約時報》稱,雖然文化中國曾公布正有若干交易在磋商,但停牌前的交易量不尋常,預計證監會會介入調查。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則認為,今次交投情况比較離譜,「通常不會這麼明顯,證監會值得關注事件,但相信調查過程會頗長」。


黃國英:交易無陰謀 只是跟炒

獨立股評人胡孟青指出,今次令不少散戶「中伏」,「當然似有內幕消息啦,又不見他們在3年前買那麼多貨,偏要在停牌前才買」。但她指證監會要作跨境調查亦不易成功。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則鼓勵高追「中伏」的投資者,要出來聲討停牌前買貨的「春江鴨」,並促調證監會調查事件。


至於,日前有「追入少少貨」的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證監會可以調查,但不覺得相關交易有很大陰謀。他表示,根據多年經驗,港股的投資者有羊群效應,但凡一隻股票炒起,自然會有一批人跟隨入貨。財經專欄作家周顯亦認為,若每次要查停牌前交投活動,是浪費證監會的人力,亦不符合市場規矩,「今次問題是殺得太狠,不給投資者機會去贏錢,條街的怨氣當然很大」。


明報記者 岑梽豪、廖毅然、葉浩霖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