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逾八成菲災民患創傷壓力症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4日 06:35
2014年03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我已哭到沒有眼淚,不想再哭,因為覺得好羞恥!」在去年11月風災中失去母親與女兒的Eliza(化名)說。Eliza住在菲律賓塔克洛班市(Tacloban)附近的臨海小鎮,是捕魚隊隊長,在浪濤中度過半生,但現在面對曾養育她的大海,只感不安。颱風「海燕」吹襲奪去她的親人,Eliza羞於與人訴說,只能強抑傷痛,猶如行屍走肉。菲律賓人一般予人樂觀印象,但據志願機構統計,當地災民患創傷後壓力症的比例高達82%,為近年亞洲災民中最嚴重。


當中一成或有自殺傾向

香港災後心理輔導協會今年1月到當地調查,訪問了146名災民,其中82%受訪者的負面情緒指數超過5(滿分為10),比起正常水平25%,甚至日本福島的33%都要高。協會總幹事杜永政說,若負面情緒指數持續7日超過5,便屬患上創傷後壓力症,若情况持續兩月,便會影響正常生活,其中一成的人會有自殺傾向,菲律賓的情况比過去汶川、日本地震更嚴重(見另稿)。


災後3個月,儘管有不少國際捐款,但塔克洛班市所在的Eastern Visayas兩島仍有八成地方斷水斷電,災民只靠賑災機構打井抽水食用,吃椰肉或打魚維生。災民大多住在帳篷,每個百多呎的帳篷住5至10人,下雨時帳篷會水浸。有災民向義工表示,曾因雙腿浸在水中入睡而感染皮膚病,而當地登革熱、黃熱病等傳染病肆虐。


當地人見風雨變驚弓鳥

儘管菲律賓人見慣風浪,但海燕吹襲後,當地人如驚弓之鳥,「每次風大一點或下雨,當地連收音機也沒有,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小孩子都會問父母要逃到哪裏,甚至平日都不敢離開親人上學,大人看到下雨也會不安。」今年2月隨災後心理輔導協會到菲律賓的義工朱惠琳憶述。


該義工隊於2月再到菲律賓塔克洛班市以南約30公里的一個臨海小鎮,為災民進行創傷心理輔導。該人口2萬的小鎮約有3000人罹難,其中包括Eliza的九旬母親跟20多歲女兒。50多歲的Eliza是單親媽媽,也是捕魚隊的隊長,手下都是壯漢,說起死去的女兒,這名媽媽儘管悲傷不已,卻兩手緊握拳頭,臉容繃緊。「我不懂形容,已哭到沒有眼淚,不想再哭,因為覺得好羞恥!」


港團體義工往輔導心理

Eliza的女兒是模特兒,海燕來襲時被巨浪捲走,屍體於20公里外被人發現,「她的臉都給鐵枝撞瘀了!」Eliza每次經過百貨公司,看到其他模特兒的海報,都會觸景傷情。以往她習慣每天凌晨2時送女兒上班,現在仍會「準時」驚醒,定過神來才憶起女兒已離世。Eliza一直遏抑悲傷情緒,如行屍走肉般生活。經過心理治療,Eliza終懂得放聲大哭,抒發心中悲痛。「哭不是不好,抒發情緒過後,才能真正的重新出發,繼續生活。」另一名義工陳路得說。


明報記者 黃熙麗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