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指昨跌395點,收報22,264點,成交金額680億元。港股急挫,外因有美國就業數據理想,聯儲局勢必維持退市步伐,以及歐洲央行拒絕加碼寬鬆,令市場大跌眼鏡;內因則是中國經濟數據欠佳,配合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消失及違約風險驟增,再度燃起經濟轉弱、資金流走引發資產價格崩潰的憂慮。市場略顯恐慌,股市商品齊急跌,但中國5年期違約掉期價差仍處於低位。
歐美央行政策均將維持中性,歐股跌美股靠穩,反映後者不再依賴政策寬鬆支持。內地經濟數據強差人意,1至2月出口跌1.6%;2月PPI降2%,為連續第24個月下跌,去庫存有再加速迹象;人民幣再度貶值,超日債又打破剛性兌付,投資者爭相避開中國相關資產,滬銅開盤跌停板,鐵礦石、焦煤、焦炭、螺紋鋼也跟隨,上證指瀉3%,連帶港股亦全日反彈無力。
中國5年違約掉期價差仍低
回顧過去3年,每年均有一次炒作中國崩潰的高峰期,其間之所以不問好醜全面拋售,在於市場對中國政府亦缺乏信心,2011年疊加歐債危機效應,5年期違約掉期價差突破200點子,2012年及13年的錢荒期間亦高見150點子,到近日股市急挫,上證指創出8個多月最大跌幅,但價差卻處於88.75點子,暫時與恐慌沾不上半點關係。若市場對中央有信心,而中央亦不會無視經濟失控下滑,更將適時有政策救市,恐慌情緒應不會持久。
當然,去年底止全國非金融企業總債務高達12萬億美元,若超日事件後再出現多宗違約,投資者或視之為大崩盤,屆時資金爭相離場,仍有機會出現全面避險。要注意的是,超日事件早於上周醞釀多時,而內地企業債台高築亦非新鮮事,內地債市雖受壓卻未見恐慌。再說,中國1至2月乘用車銷量按年升11.3%至316萬輛,終端需求還是頗為健康,感覺上距離大規模違約仍有一段時間。
騰訊入股京東 戰略意義大
騰訊(0700)終落實入股京東商城,共同集中資源發展電子商貿,對抗獨大的阿里巴巴。表面看,這宗交易僅價值2.15億美元,看似微不足道,但兩者結合後,電子商貿的市場份額將達26%,而京東在電商的經驗和優勢,配合騰訊在移動互聯網的流量,要追上市佔率達50%的阿里絕非幻想。再者,透過電商的高速發展,交易額大幅增長,騰訊的財付通亦有了挑戰支付寶的基礎,配合大眾點評發展的O2O戰略,騰訊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將更深更廣,絕非僅僅是什麼寶的簡單理財工具。
騰訊今年預測市盈率達40倍,昨日確認入股反而跟隨大市受壓,短期很可能仍有獲利沽壓,特別是騰訊業績前後往往會大幅波動,料有不少人計劃先沽後低吸。但馬化騰的發展藍圖已相當清晰,唯一能挑戰騰訊的阿里巴巴,卻在移動互聯網處於大劣勢,時間已是騰訊的最好朋友,整固過後仍可繼續尋頂。
入股令騰訊系的電商實力大增,早已加盟的華南城(1668)即時炒起,而非執董孫啟烈上周以平均價4元大舉增持800萬股,持股量升至1.82%,估計仍有好消息跟尾,可逢低收集。
[江宗仁 還看今朝]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