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企債首違約 開啓信達暴利之門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1日 06:35
2014年03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來打算繼續解釋Dynam Japan (6889)的前景,不過事出突然,港股昨日隨外圍大跌395點,A股跌幅更大,不得不把Dynam Japan放在一旁,因為更重要的變化,正在偉大祖國發生,不能不寫。


朋友問,美股周五平收,昨天亞太股市卻大跌,是因為內地差勁的出口數據嗎?經過一個周末,俄烏衝突、恐襲、出口差樣樣齊,甚至美國就業數據勝預期,亦會被解讀為聯儲局會加快收水,即是又屬壞消息啦!消息冇樣好,股市又怎能不跌?

壞消息頻傳 股市怎能不跌

不過,上述因素,都可視為暫時。例如俄烏衝突,我斷定西方不會全力撐基輔政府得罪俄羅斯,在民族自決的前提下,克里米亞公投脫離烏克蘭應成定局;出口差不過是去年的「假出口」所導致;恐襲如果是真,也不過是東南亞步歐美後塵;美國收水我最不擔心,哪有債仔自己加息這麼笨?


令我最關注的,反而是被某些媒體稱之為「好事」的超日違約事件。經濟學上,要借錢不還的人清盤當然是好事。問題是,這宗在大陸債券市場首例的違約,被「美帝」的美林證券稱之為「中國版貝爾斯登」,愛國憤青當然會視之為敵國危言聳聽,但實情是這5年期債券,債仔超日於第二年已經利息都還不了,有別於1月的「誠至金開1號」尾期才還不到息,但債主可以拿回本金了事,超日債主的本金似乎凍過水。


無論中外媒體,都一致認定超日違約是中國政府精心設計的一次實驗,但在奉行社會主義的大陸,債券違約卻從未發生過,特別是今日的複雜金融環境,鐵索連舟,違約會不會構成連鎖核爆,沒有人能說得準。阿爺選擇規模小的超日來引爆,就是試驗內地金融市場的抵禦能力,接下來的公司清盤,資產變賣,然後把錢按次序分給債權人,這樣的事情西方做了幾百年,大陸才第一次發生,意義重大,可想而知。


其中令阿爺最頭痛的,就是內銀,因為夠大,阿爺又見過雷曼爆煲的恐怖經歷,所以內銀能擺出一副「你可以唔救我咩」的態度。最令阿爺激氣的,是為四大國有銀行上市,成立了幾家不良資產管理公司(俗稱公司醫生),其中一家就是去年底上市的中國信達(1359),當年以帳面價買入四大的呆壞帳,四大才有資格上市,幾年時間,今日內銀又一身爛帳!有人因而睇淡信達,就算超日違約,繼而引發更多清盤,最後連累內銀,不要以為信達可以執平貨,因為阿爺可以依樣畫葫蘆,叫信達再以貴價硬食內銀爛帳。


「阿爺救市論」終幻滅

這類阿爺救市論,極有市場,已經植入大多數中港人民骨髓,所以不少股民仍追捧內銀股,貪其市盈率低,派息高,但最後一定加句,「內銀有阿爺撐,一定死不了!」就是全國人抱着這個心態,內銀胡亂借貸、國企亂投資、人民狂買理財產品,因為以為總有阿爺找數。阿爺讓超日歷史性違約,加上早已容許餘額寶搶存款陰乾內銀,就是擺明車馬,就是要向老屈阿爺的投資者、國企和內銀說不!購入債務違約清盤的資產,如果不讓信達以大折讓筍價購入,阿爺的改革豈非功敗垂成?違約破產清盤大門已開,信達作為公司醫生龍頭,還不生意滔滔?5.53元的高位指日可待,短線第一站可睇1個月高位5.17元。


獨立股評人 獅子山學會行政總監

[王弼 獅觀點]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