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用工荒」潛在影響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11日 06:35
2014年03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幾年,每過完農曆新年,「用工荒」就會成為媒體關注話題。前兩天,本地媒體報道稱,春節過後「保母荒」現象有所緩解,但老人看護缺口嚴重。有受訪對象稱,她家老人看護員因要求加薪未遂,年前已辭職,至今未找到如意的看護員,而其拒絕加薪的理由是看護技能未提高,且要求的加幅過大。


外來人競爭中高收入工作

報道中援引某家政服務中心的數據稱,目前願意從事老人看護的保母比例低,僅6%。同時,看護員的期望薪酬遠高於市場水平,大多數僱主認為看護員年齡大、技能差,僅願意支付每月2800元至3500元的薪水,但有將近一半的從業者期望月薪在3500元至4000元。


這令筆者想起一個具爭議的話題:外來人是否搶走了上海人的工作?上海人多認為,外來人收入要求較低,以「傾銷」方式佔領用工市場;外來人則覺得自己更能吃苦,是比上海人性價比更高的勞動力。


從經濟學角度看,僱主面對無差異應聘者時,通常唯價低者取。改革開放初期,本地人因語言、能力上的優勢佔據更多中高收入工作,退出中低收入的職業領域;外來人的工資雖然低於市場水平,但獲得「留在上海」的機會,也是他們重要所得之一。


但如今整個中國的經濟環境已發生巨大改變:低附加值產業遷往內地、北(京)上(海)廣(州)生活成本畸高、人口紅利拐點來臨……上海的就業形勢可謂時過境遷,一些較辛苦的藍領工種缺口明顯,逐漸變成賣方市場。同時高質素外來人遍佈中高收入領域,而一些能力較差、經驗尚淺的上海人則面臨巨大就業壓力,他們不得不改變思路,尋找新的就業機會。


本地人或需放低身段面子

長者看護工作辛苦、社會地位較低,但同時又需具備一定護理知識和技能,因此願意做這行的人較少。另一方面,上海老齡化嚴重,有巨大且剛性的需求。這就給了現存護理員要求加薪的底氣。


筆者始終相信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它會在動態中尋找到平衡點,因此可以預計,近幾年已出現的製造業、建築業領域「上海人與外地人競爭」的格局會蔓延至此。養老產業的潛力已是市場公認,專業人才需求量可觀。隨着產業發展愈發規範,行業薪資水平逐步提高並且透明,一定會吸引到能力和體力更好的求職者,其中也必會包括一些面臨就業難題的本地人,放低身段、放下面子。到時候,只怕外地護理員要抱怨了:上海人怎麼搶我們的飯碗呀?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