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度做政府工作報告,各界都十分關注。但平心而論,政府工作報告並不好做。
原因在於,報告篇幅不能過長,卻要涵蓋幾乎所有領域。寫少了引猜想,寫多了沒空間,低調了被指目標不夠,高調了又說「吹水」。記得去年溫總最後一次做報告,由於精簡文風而內容偏少,代表委員就產生了很多意見,確實是眾口難調。
對於大部分香港讀者來說,這份報告又顯得很長。如何從近2萬字的報告中,找準對今年政策信號的判斷,相信也不容易。筆者嘗試以3個細微之處入手,試做分析,以饗讀者。
3個細微之處
其一,報告將今年增長目標定在「7.5%左右」。這一目標看似和去年相同,其實卻藏有玄機。筆者耳聞,在決策者內部,也有不少觀點認為應降到7%,以更好推動結構轉型,解決環保、債務等難題。
維持7.5%的增長目標,是否意味着結構調整會減速?也並非如此。例如,報告提出了削減產能的要求,「淘汰鋼鐵2700萬噸、水泥4200萬噸、平板玻璃3500萬標準箱等落後產能」,如此明確的要求是十分罕見的。
此後,財政部長樓繼偉的表態更是透露玄機,他希望輿論關注「左右」的提法,「如果今年的經濟增長不是7.5%,是7.3%、7.2%,算不算7.5%左右呢?」總之,如果簡單分析7.5%,就認定今年結構調整會趨向保守,恐怕要產生誤判。
其二,報告提出「建立權力清單」、「打造陽光財政」。前者是限制政府自身權力,後者是提供給公眾進行監督。這兩個新名詞都是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並且得到了輿論的高度評價。
由此可見,未來5年政府改革的核心還是「簡政放權」。另一個細微之處是:過去政府工作報告通常先寫產業發展,把政府職能轉變放在最後。在今年報告中,「轉變政府職能」放在首位,可見總理的決心。
對於企業來說,也應該從中看到更多信號:政府的「錢袋子」正在收緊,簡單依靠優惠政策、財政扶持的傳統路子,會愈來愈走不通。在本屆政府內,那些更多思考市場需求、有創新產品的企業,也許更會得到政策的回應與支持。
其三,報告首次提到「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是新晉經濟熱點,這一話題迅速得到回應,說明新一屆政府對互聯網產業的濃厚興趣。但是,任何一次產業變革都是優勝劣汰,互聯網金融直接挑戰了以傳統銀行為主的利益集團。
政府工作報告中雖然只有一句話,「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但還是非常重要,說明中央政府始終關注這一市場的動態。結合此前央行行長「肯定不會取締餘額寶」的表態,說明中央的立場已經比較清晰:收緊政府之手,讓市場自身發揮決定性作用。
老實說,這份報告延續了李克強的一貫風格:務實、專業。起草者顯然做了不少調研,沒有回避熱點問題;如增長目標等輿論焦點,還見縫插針地進行額外解讀。不過,「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未來政策信號的落地速度與質量,還需要持續關注。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