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經緯﹕冷戰對默克爾的啟示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09日 06:35
2014年03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歐債危機期間,《金融時報》等西方傳媒天天分析德國總理默克爾(圖左),希望摸清她的想法,但徒勞無功;到了今天烏克蘭危機,為默克爾作心理分析的文章也不少。雖然大家的焦點還在美國,但不少心水清的分析家也知道,最有潛力扭轉乾坤的,還是默克爾。


西德力主與蘇關係正常化

德國不支持制裁俄羅斯,已惹輿論批評,認為這是歐美無法統一立場、強硬應對普京的原因。分析普遍認為,德國因為涉俄經濟利益龐大,怕制裁打擊德國經濟。這固然有事實根據,但德國的遲疑恐怕並非「見利忘義」那麼簡單。


德國對俄政策向來側重「接觸交往」(engagement),這可追溯至西德總理勃蘭特(Willy Brandt)在冷戰時期開展的「東方政策」(Ostpolitik),相信只有逐步跟東德及蘇聯關係正常化,才能結束德國分治局面。兩德統一,不少德國人認為正是此政策的功勞,對蘇俄的態度也不像美國般「敵我不兩立」。《經濟學人》專門分析歐洲局勢的專欄「 Charlemagne」便指出,德國從冷戰汲取的教訓,跟美國迥異:美國相信冷戰結束多虧軍事及外交強硬,但德國卻認為那是耐心進行接觸交往的結果。


俄語流利 與普京如「老夫老妻」

基於這段歷史,德國向來相信歐洲安全不能透過孤立俄羅斯達至。但東德出身的默克爾其實已漸漸偏離這國策。跟過往德國總理不同,她甫上任便勇於批評俄羅斯侵犯人權。默克爾對前蘇聯及俄羅斯的了解,非其他歐美領袖可比擬。她操流利俄語,跟曾在東德工作、操流利德語的普京溝通無礙。去年出版的默克爾傳記甚至形容,她跟普京恍如老夫老妻,互相知道對方的把戲,也能預料對方的下一步。普京據報亦甚欣賞默克爾,對她尊重遠勝其他領袖,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


毫無疑問,默克爾對俄有優勢,但問題是可否將之轉化為有效的外交策略。默克爾去年11月曾就歐盟「東部伙伴關係」發表演說,表明不容許俄羅斯干預東歐國家,當時雖被部分人解讀為德國對俄政策的轉向,但烏克蘭危機以來,德國還是一貫小心翼翼。當然,外交向來不是陣前叫喊擺姿態,默克爾是否在幕後運籌帷幄世人無從知曉。惟德國在今次危機如何招架,卻可能是德國的關鍵時刻。德國因二戰陰霾向來忌諱當領袖,國際舞台上極力保持低調。但隨着德國經濟實力冒升,外界期待德國能發揮跟大國身分相符的領導。西方輿論評論向來對默克爾寄望甚殷,惟她跟德國是否願意接受挑戰,大家只有繼續期待下去。


林康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