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秀賢﹕由文鬥到武鬥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08日 06:35
2014年03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前幾天,來自「富二代」的政協常委李家傑在北京會議中,批評港大民調為反對派造勢,不利愛國愛港陣營,提出商界和社團應該組成民調基金,與中大和科大等學術機構合作。當然,若有團體,以至商界單純希望促進社會議題研究,出資支持學術機構,我們應當樂觀其成。然而,這種欲以民調對抗民調、搶奪話語權的心態,又是否真的如某些論者所云,這類「文鬥」值得鼓勵呢?


「文鬥」的心態早已於左派陣營存在,不論是以往左派報章不斷出現專欄文章抨擊一些「反中亂港」分子,至現時一些親政府組織透過組織和舉行抗衡泛民的活動,搶奪話語權,都是「文鬥」之例證。現時李家傑所表達的,只是更赤裸裸顯露建制陣營鬥爭的目的。


自梁振英上台以後,香港的經濟狀况如昔,然而市面跟過往經濟不錯的氣氛不同。近年來,太多打壓自由民主環境傳聞似幻如真,當權者與牽涉到的權貴雖不斷否認,但按照事情的發展,這些否認和理解實在欠說服力。香港人現時的敵人不是什麼北京或建制派,而是面對現實的那份無力感。


由去年梁振英論壇場外示威者被毆打開始,看到這股鬥爭由文鬥,延伸至武鬥這一途。任何的非暴力抗爭方式,必然會受到種種肢體暴力,以至政權暴力欺壓。若真的要戰勝這股鬥爭氣氛,堅決的理念必不可少。近期的遊行人數並不算多,令不少人失望,一來當然是無力感,但經過近期的事件,顯然更多香港人開始追求一種更高層次的行動,向政權表達不滿。


現時來說,當權者看似安然度過各項困難,但內在的民怨若不梳理,終有一天會爆發。若當權者真的開始運用鬥爭伎倆掩耳盜鈴,製造虛擬輿論的話,不能根治社會問題之餘,亦只會激化社會矛盾,迫使更多更激烈的運動誕生。


作者是中大學生會會長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