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深圳創業板成立4年多,吸引379家企業到該板上市,現時市值合共達1.8萬億元人民幣,但仍然被市場詬病門檻過高。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昨撰文表示,改革創業板將是重點任務,未來將適當降低財務標準的准入門檻。市場人士認為,一旦放寬門檻,可能吸引科網企業回流,衝擊香港上市業務。
肖鋼昨日在《清華金融評論》撰文指出,改革創業板是推動股票市場發展的重點之一,他建議「在創業板建立專門層次,允許尚未盈利但符合一定條件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昨日出席兩會的中證監副主席姚剛亦表示,在會上聽到不少批評及建議,會認真研究。他表示,目前有盈利的公司才能上市。不少互聯網企業,則已經用紅籌或VIE(協議控制)架構「走出去」。
深交所:門檻過高 趕走科網
深圳證交所總經理宋麗萍亦指出,創業板本來便定位於服務創新型和成長型企業,但現時的門檻與這類企業的發展特徵不合,國內的互聯網企業都被境外市場盡攬。
目前,企業若要在深圳創業板上市,必須連續兩年有盈利,盈利總額達到1000萬元人民幣(見附表),收入增長亦有要求,必須連續兩年收入增長率不低於30%。相比之下,香港創業板只對企業現金流及市值有要求。
溫天納﹕可能觸發回流潮
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合伙人歐振興表示,現時排隊上內地創業板的企業共有300多家,部分打算轉往香港或美國,尤其是科網企業,難以符合盈利及收入增長的要求,加上內地審批過程太慢,很多已等不住到境外上市。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指出,此舉對香港的影響視乎放寬的程度,如果不只是科網企業,其他企業亦同樣受惠,可能會引發回流潮,對香港造成影響。廣信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全朝暉亦指出,境外上市法律較複雜、中介費用高,加上要改用VIE結構,企業須進行重組,若放寬門檻,肯定能吸引它們回流,因為可以省下許多成本。
分析:港創業板不必跟降門檻
不過,全朝暉認為,香港法規較為健全,對中介機構的規管較嚴格,審批時間相對較短,競爭力不易被削弱。溫天納亦指出,香港創業板在成立之初,因門檻太低,導致發展不健康,現在即使內地改革,香港也不一定要走回頭路。事實上,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便指出,暫時沒有改革創業板的計劃。
歐振興指出,香港創業板若要改革,將是「很大工程」,因為創業板本身的定位是「踏腳石」,讓企業成熟後轉往主板,如果要放寬,便要重新考慮這定位。他指出,雖然香港有必要思考如何與內地互惠互利,但香港能夠吸引國際資金,地位不易被取代。
(兩會直擊)
明報記者 廖毅然、毛婷婷
■人大政協會議2014﹕http://specials.mingpao.com/NPC2014.htm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