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畫家趙春翔是用水墨油彩中西合璧的畫功,探索國畫新境界的先鋒。認識趙春翔的人不太多,但原來當年他跟名家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同入讀國立杭州藝專,同是大師林風眠及潘天壽的學生。不少藝評家覺得外間對趙春翔的認識太少及評價過低,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周晉也極力推崇趙春翔的作品,形容他是不為討好買家的真正藝術家。
趙春翔的作品調合中西畫風,也巧妙地將西方藝術觀念及技巧,注入中國傳統題材及哲學中,形成了自我風格。如他曾把水墨加油彩的紙本畫作,裱在油畫專用的帆布上,希望更能突出中西合璧的意境。
西方技巧×中國哲學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副教授周晉有研究趙春翔的畫作,也對他的往事十分了解。
趙春翔能別具一格,周晉認為跟他年輕時受父親和國學薰陶有關,「趙的父親趙夢梅是清朝最後一批秀才,詩、書、畫皆精,是河南五大書法家之一,所謂的『趙夢梅口筆』曾經傳誦一時。趙春翔自是受到父親的感染,同時受國學教授張默生研究老莊道家思想的薰陶,自小對國學、書法及國畫有很深的造詣。而且,也因為道家的思想基礎,讓他對於生、死、榮、枯、利、祿、色、情等人間浮華來去,都有特別的認知,孕育了他對名利澹泊,不喜宣傳,只愛教學的心態。」
畫意開闊有力度
周晉補充﹕「我最欣賞趙的地方是,他的畫作並無一點討好觀眾或收藏家之意,他是那麼我行我素,這是一種藝術的修為,對後世,藝術歷史上有非常大的貢獻。」
最近為趙春翔辦展售會的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李安琪,也對趙的畫作有很深刻的感受:「他早期的水墨畫作,繪畫重筆鋒,如有書法韻味,筆隨意走,可看得出是豁達的。及後,他到了以前中國名畫家輩出的國立杭州藝專當學生,在融合中西繪畫探索新國畫的林風眠,以及主張『傳統出新』的潘天壽的提攜下,其國畫始有中西意境,畫中獨有簡約及細緻的部分,與他一眾名氣響噹噹的師兄弟風格截然不同,他的畫意比較開闊及有力度,看到心中無憂的境界。」
˙遊子畫語——趙春翔作品展售會
日期:2月28日至3月12日
地點:金鐘太古廣場一座五樓「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開放時間:周一至五上午10:00至晚上6:00;周六上午11:00至下午5:00;周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查詢:2524 8121
■Smart Tips
畫作透現思鄉情結
記者初看趙春翔畫作,即感受到非常重的家庭觀念,畫的魚是一群的,畫的鳥也成雙成對,原來這是他思鄉情切的反射。
抽象但易明不深奧
周晉:「1948年,38歲的他隨國民政府遷往台灣,後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1955年獲得西班牙政府資助赴馬德里進修藝術。學者莊申認為,趙春翔在西班牙才開始意識到中國文化對一個中國藝術家的意義與重要性。1958年起,趙春翔孤身僑居紐約三十餘年,直至最後終老台灣。在這段日子中,他思鄉情緒愈來愈強,所以也會表達在畫中。然而他也懂得平靜及令自己開心的方法,所以在畫中,不時出現如曙光、圓點、蓮花等素材,也是他將中西意境的衝突巧妙融合其心境之作,又真實又樸素,所以有獨特之處。現在我們也喜歡拿他的畫來研究,因為雖是抽象,但不深奧,易懂易明,愈看愈發現更多的東西,看者也可以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他的畫作,將會得到更多。」
展僑居紐約時期作品
今次蘇富比藝術空間展售的21張畫作,是趙春翔1958至1991年的作品,大多是他僑居紐約時的作品,一些作品中看到魚群及一雙小鳥,這些都是他在畫中透視的情感。
(所有畫作價格由港幣20萬至百多萬元)
■專家意見
收藏家指估價過低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李安琪:「從收藏角度看,趙春翔的畫作非常有投資價值,像2010年10月4日,在蘇富比的20世紀中國藝術拍賣會上,一張趙春翔的作品名為Penetration(1989年作,180×93cm),估價港幣80萬,最後以港幣146萬成交,到了現在有收藏家覺得趙的畫作估價過低,如比較他同期的大畫家如趙無極、朱德群等的估價,同一尺寸作品應有幾百萬成交價,趙的算是偏低,有絕佳的投資價值。」
■趙春翔簡介
書香世家 漂泊半生
趙春翔(1910至1991年)出生於中國河南書香世家,10歲起跟隨父親學習繪畫,1939年畢業於杭州藝專,師從林風眠及潘天壽。1948年,趙移居台灣,在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及政治作戰學校任副教授至1955年,之後獲西班牙政府獎學金赴馬德里深造,1958年赴美國紐約定居,一生不少時間獨居海外。1989年,趙春翔思鄉心切,由紐約移居成都,與妻子再在一起,及後再移居香港及台灣,1991年卒於台灣。
編輯﹕林韻兒
美術﹕Money
文:簡一鋒
圖:胡景禧、蘇富比提供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