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首於201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將在本港設立中醫院,以提供中醫住院服務,並協助提升本港中醫的專業培訓和水平。業界及學界普遍認同政府的決定,認為有利於擴大本港的醫療服務範疇,也有助於紓緩本地中醫學生的見習實習安排;然而,若考慮到本港中醫藥的長遠發展,專業水平能得以持續提升,就必須於中醫藥醫療服務、教學及研究三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及突破。因此,我們需要的,不單是中醫醫院,更是一間中醫教學醫院。
我們嘗試借用本港西醫發展的模式來說明。現時香港共有42間公立醫院和醫療機構,主要提供西醫的住院及門診服務;其中轄下的瑪麗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除提供日常的醫療服務,更分別為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的教學醫院,負責西醫醫生的臨牀培訓及進行醫學研究等工作。醫院與教學醫院的主要分別在於其本質上的不同。醫院的主要功用是提供臨牀服務,教學醫院則集臨牀服務、教學培訓與科學研究三大功能於一身。
教學醫院對於長遠提升醫療的專業水平有着關鍵性的作用。首先,中醫教學醫院協助培養優良的醫療人員,確保將來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去持續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最早期的中醫藥教育是以「師帶徒」的培養模式出現;及後,隨着中醫藥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醫學生都是透過課堂學習中醫藥知識,並通過臨牀學習,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以提高教學效果。現時,由於香港仍未有本地中醫教學醫院,因此中醫學生畢業前只能在中醫診所見習及實習,見聞及所學相對局限;另為期一年的住院醫師實習亦只能到內地醫院進行,惟因兩地差異問題,實習時需要重新適應,有時候又未必能學以致用。因此,若在本港建立中醫教學醫院,將有利於中醫學生的臨牀學習,提升臨牀見習實習效果。當然,教學醫院也可以同時提供實習及持續培訓機會予在讀的護理學生或在職的醫護人員。
人才培養及科研發展
另外,醫療技術的發展亦離不開臨牀研究;臨牀研究對於治病療效的提升、醫療技術的開發等都有着重要的影響。循證醫學是臨牀中醫藥學的發展方向,透過科研成果進一步提高中醫藥的安全性,以及肯定並加強中醫藥治療疾病的成效,從而增加市民和醫學界對中醫藥的認受性。中醫教學醫院可針對一些本港較常見、而中醫有較佳治療效果及優勢的疾病,如腫瘤、中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確立重點臨牀研究內容,開展大型臨牀研究,探討中醫、中西醫配合治療的療效、安全性及其成本效益,為臨牀醫師提供中西醫合療的循證醫學證據,並將研究成果與業界分享,將研究結果應用於治療上,為病人謀求最為有效的綜合治療方案。同時,中醫教學醫院亦可成為中藥臨牀藥物試驗基地,開展中醫新藥臨牀試驗,為新藥的研發提供研究平台。因此,中醫藥的持續發展實在需要一個本地的大型研究基地,這是一間單純提供醫療服務的醫院難以配合的。
人才的培養及科研的發展,是中醫藥業賴以持續發展的要素。香港要繼續發展中醫藥,就肯定需要一間本地的中醫教學醫院,為培養本地人才提供最合適的環境和配套、為臨牀技術的傳承提供橋樑,長遠來說亦可減少香港中醫藥發展對內地的依賴。這對香港中醫藥未來發展有着關鍵性作用,是勢在必行的一步。
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