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請中間理性力量站出來 為香港前途向歷史負責長青網文章

2014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3月07日 06:35
2014年03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主管香港事務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日在全國人大香港團的會議上,闡述中央對香港普選有「一個立場、三個符合」,說法與一年多來親北京人士的表述,理路一致,只是以張德江的身分說來,顯得更權威,客觀上則衍生了普選爭議迴旋空間更形狹窄的效果。政改爭議發展至「兩會」釋出的信息,顯示政治光譜左右兩個極端主導着整個議題,而且在對峙、對抗中左右兩方的立場有愈趨強硬之勢;若情况持續下去,今次政改不但有可能泡湯,而且過程中有可能衍生波瀾,衝擊香港的穩定。我們期望中間理性力量及早站出來,發揮影響力,促使整體局面回歸由理性主導的方向發展。


「一個立場、三個符合」

中央就政改立場更強硬

張德江所講「一個立場、三個符合」,按人大代表轉述的內容,顯示中央對香港普選的立場和要求,以高度概括的表述突顯出來。總的而言,關鍵在「三個符合」,包括普選制度必須「符合香港實際情况」、必須「符合《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必須「符合愛國愛港標準」。這三個符合,對港人而言並不陌生,因為過去一年,有關政改的討論,各方都是環繞這三個方面,各抒己見。


今次政改的討論,始於去年3月間,全國人大法律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在深圳與立法會建制陣營議員座談的講話,內容主要涉及普選安排須符合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特首必須愛國愛港、不能容許與中央對抗的人擔任行政長官,關於「符合香港實際情况」,喬曉陽當日申論不多。一年下來,喬曉陽的說法在港經各方討論之後,並未形成共識,各方仍在各說各話,關鍵在於普選特首安排爭議是政治問題,單就法律層面,不可能解決;另外是愛國愛港難以定義,若以此甄別特首人選,會對選舉附加不合理限制,形成篩選效果。所以,各方討論、辯論了一年,並無進展。


張德江提到的必須「符合香港實際情况」,主要指出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民主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亦無放諸四海皆準的規則;如不符合國家的普選會令社會不安定,損失的是當地人民;香港亦不是獨立的政治實體,香港是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源於全國人大的授予,同時亦在基本法體現出來,所以不能夠在討論普選時照搬西方的其他模式。張德江表示,設計普選制度時,除了要考慮普選的公平公正合理,亦要考慮是否適合香港的憲制地位,不能損害國家主權發展利益,不能損害中央與特區的關係,更不能損害香港的根本利益,云云。


這些說法,過去一年的討論,建制陣營人士不同程度上都有提及,核心思維是國情論與港情論的結合。從理論上,這些說法再爭論100年,也不可能有結論,因為政治效果須經過實踐才得見;張德江臚列出來的情况,若視之為香港民主進程的條件,則可解讀為按目前香港的實際情况,不宜有一個普及而平等的普選制度,然則,以中央的思維,無法想像香港可以達至、符合這些條件,這樣的話,豈非香港不可能實現民主?所以,純粹基於政治考量、政治判斷、政治取捨的「香港實際情况」,並無客觀準則,以此處理特首普選安排,不會成為正面推動的動力。


公平參與

是檢驗特首普選的唯一標準

今次政改討論陷於困局,主要是各方在政治上擺出強硬姿態,中央與建制陣營是主權先行、政治掛帥,泛民陣營則是以公民提名等理想,搶佔道德高地,可以說,這兩種取態,實際上都偏離了普選特首的焦點。因為張德江提出的「三個符合」,從中央的角度出發,香港只是配角,這種思維,不可能得出一套符合香港實際和需要的普選辦法;至於公民提名用於特首普選,以之為作文題目,無傷大雅,但是放在現實層面,可能性極低,若堅持非公民提名不可,就脫離了香港實際;我們認為公民元素在提名過程中起作用,完全有可能,若提名情况,最終出現無公民提名之名,而有公民元素之實,為何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政治上裡子重要,還是面子重要?我們認為裡子重要。


特首普選安排,關鍵在於是否容許公平參與。從張德江的「三個符合」,加上尚待確定的提名委員會組成和機構提名等安排,很大可能出現先行篩選,排拒異見人士,選民只能在中央屬意的參選人中,選出特首人選,則這樣的選舉,不符合公平參與原則。至於泛民陣營,其實即使在中央屬意的提名委員會,只要爭取到提名過程沒有不必要限制,即是沒有不合理篩選,確立公平參與,則特首普選、推進香港民主進程,基本上就實現了。所以,中央的普選立場無論多麼堅定不移,若未能滿足公平參與原則,這樣的立場意義不大;泛民陣營全力爭取的應該是公平參與,什麼名目,根本無關宏旨。


政改陷僵局,是各方埋首纏鬥的結果,現在連中央也加碼擺硬,按這樣的情况下去,普選有可能觸礁,果真如此,對本港的管治會帶來災難性後果。政改成敗關乎香港安危,我們期望政治光譜中,理性的中間派保持清醒,要尋思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發揮作用,勿讓政局被極端力量騎劫,把香港推向沉淪之路。張德江代表中央就政改表態之後,顯得中間派的角色更重要,期望他們真正迎難而上,以對得起歷史的志節,為香港前途吶喊並挑起重擔。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