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科網巨頭阿里巴巴推出的理財產品「餘額寶」,以高息為利劍,短短半年即將一眾內銀巨無霸打得人抑馬翻,目前已吸納8100萬用戶,吸金規模達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面對阿里及其後騰訊(0700)的強勢,眾內銀亦高調應對,當中招行前行長、永隆銀行現任董事長馬蔚華就狠批,餘額寶之類的網絡理財產品,只是將錢轉來轉去,提高了整體社會的資金成本,絲毫無益於中國經濟增長。負責監管的人民銀行副行長李東榮也表示,已對餘額寶做調查,認為要規範發展。阿里巴巴與騰訊(0700)的發言人,均不回應有關言論。
餘額寶的迅速冒起震撼內地金融界,一方面被指與銀行的理財產品鬥搶客,另一方面亦有大量吸走銀行存款的說法,令部分內銀也要紛紛推出類似餘額寶的高息理財產品迎戰。
肖鋼﹕餘額寶影響資金流入股市
除內銀以外,餘額寶用戶的急劇增加也開始威脅到A股市場,據負責餘額寶資金投資的天弘基金公布,截至上月26日,餘額寶用戶人數已超過8100萬。內地傳媒報道,上海及深圳股市的有效帳戶分別為6700萬及6500萬,分析指,大部分股民同時擁有滬深股票戶口,故中國股民總數約為6700萬名。換言之,餘額寶用戶數隨時已超越A股股民數目,股市資金也可能被吸走不少。
昨日全國兩會召開,多名現任及前任銀行行長和監管部門領導都趁此機會紛紛就餘額寶表態,中證監主席肖鋼便率先提到,餘額寶回報之高會對流入股市的資金構成壓力;人行副行長李東榮也表示,已對餘額寶做調查,認為要規範發展,發揮其正面作用。招行前行長、永隆銀行現任董事長馬蔚華更狠批,餘額寶的錢用來投資貨幣基金,而貨幣基金又存回銀行,這樣轉一圈,錢的成本提高,卻對實體經濟無任何意義。他更指出,餘額寶類型的貨幣基金之所以有需求,關鍵在於銀行的協議存款,「要是沒有銀行協議存款,餘額寶那些貨幣基金誰要啊?最後還不是得回到銀行了」。
根據天弘基金資料,餘額寶主要的投資資產正是銀行的協議存款,因此等同於將散戶在銀行的活期存款集中起來,再投向年息率有5%以上的協議存款,錢最終還是回到銀行。
工行前行長﹕未足以撼動銀行
馬蔚華認為,餘額寶本質上是一種貨幣基金,其高回報的前提是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不開放,倘若利率市場化後,情况一定有變,因屆時商業銀行的定價體系已改變,到時餘額寶收益率便會整體下降,「錢也不會再轉來轉去大家互相掙錢」。不過,工行前行長楊凱生卻覺得,輿論將餘額寶視作挑戰內銀地位是「看得不夠深」,被本報問到相關看法時,他冷笑三聲,「哈哈哈,銀行存款規模多大?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多大?餘額寶又有多大?」,言下之意認為餘額寶未足以撼動銀行。據人行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內地銀行居民存款達104萬億元,而餘額寶規模則約4000億元。
(兩會直擊)
明報記者 陳子凌、毛婷婷 北京報道
餘額寶的迅速冒起震撼內地金融界,一方面被指與銀行的理財產品鬥搶客,另一方面亦有大量吸走銀行存款的說法,令部分內銀也要紛紛推出類似餘額寶的高息理財產品迎戰。
肖鋼﹕餘額寶影響資金流入股市
除內銀以外,餘額寶用戶的急劇增加也開始威脅到A股市場,據負責餘額寶資金投資的天弘基金公布,截至上月26日,餘額寶用戶人數已超過8100萬。內地傳媒報道,上海及深圳股市的有效帳戶分別為6700萬及6500萬,分析指,大部分股民同時擁有滬深股票戶口,故中國股民總數約為6700萬名。換言之,餘額寶用戶數隨時已超越A股股民數目,股市資金也可能被吸走不少。
昨日全國兩會召開,多名現任及前任銀行行長和監管部門領導都趁此機會紛紛就餘額寶表態,中證監主席肖鋼便率先提到,餘額寶回報之高會對流入股市的資金構成壓力;人行副行長李東榮也表示,已對餘額寶做調查,認為要規範發展,發揮其正面作用。招行前行長、永隆銀行現任董事長馬蔚華更狠批,餘額寶的錢用來投資貨幣基金,而貨幣基金又存回銀行,這樣轉一圈,錢的成本提高,卻對實體經濟無任何意義。他更指出,餘額寶類型的貨幣基金之所以有需求,關鍵在於銀行的協議存款,「要是沒有銀行協議存款,餘額寶那些貨幣基金誰要啊?最後還不是得回到銀行了」。
根據天弘基金資料,餘額寶主要的投資資產正是銀行的協議存款,因此等同於將散戶在銀行的活期存款集中起來,再投向年息率有5%以上的協議存款,錢最終還是回到銀行。
工行前行長﹕未足以撼動銀行
馬蔚華認為,餘額寶本質上是一種貨幣基金,其高回報的前提是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不開放,倘若利率市場化後,情况一定有變,因屆時商業銀行的定價體系已改變,到時餘額寶收益率便會整體下降,「錢也不會再轉來轉去大家互相掙錢」。不過,工行前行長楊凱生卻覺得,輿論將餘額寶視作挑戰內銀地位是「看得不夠深」,被本報問到相關看法時,他冷笑三聲,「哈哈哈,銀行存款規模多大?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多大?餘額寶又有多大?」,言下之意認為餘額寶未足以撼動銀行。據人行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內地銀行居民存款達104萬億元,而餘額寶規模則約4000億元。
(兩會直擊)
明報記者 陳子凌、毛婷婷 北京報道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