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指出,本港最快於7年後面對結構性財政赤字,若港府開支按2007年至今的歷史趨勢,每年平均3%增長,料於2021/22年度會出現結構性赤字,而財政儲備只能應付7年,即在2028/29年度耗盡,政府屆時需借貸度日(圖一)。曾俊華昨於網誌撰文,否認小組結論「悲觀」,一般成熟經濟體,在人口老化下經濟增長會放緩,認為小組估算客觀。
料長津醫療券開支增逾倍
政府估計,至2041年,本港65歲以上的人口將升至256萬人,佔總人口30%。隨着勞動人口減少,小組預測本年至2041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2.8%,到2041年政府收入會有14070億元,但港府目前三大經常支出,教育、社福及醫療易受人口老化影響。以福利政策為例,至2041年,長者生活津貼開支將由目前146億升至364億元,增幅1.5倍;長者醫療券將由目前8億元增至25億元,增幅逾2倍。
雷鼎鳴:GDP估2.8%增長屬樂觀
工作小組於報告指出,推算時已盡量低估收入,推算相當樂觀。但報告稱,即使三範疇政策不變,服務不提升,按目前人口變化及價格變動推算,結構性赤字仍會到2029/30年出現,其後便要耗用儲備;12年後儲備用盡,2041年將要借貸度日(圖二)。小組成員之一、科技大學經濟學系主任雷鼎鳴說,除了人口老化,隨着經濟發展漸成熟,生產總值會有下降。他認為小組報告估算2.8%經濟增長屬樂觀,稱日本國債於20年內由佔生產總值20%升至200%,「20年前日本也沒有人相信會有赤字」,擔心港府若不作好準備,會步日本後塵,「好快玩完」。中大經濟學研究教授兼榮休教授廖柏偉認為,若有人口政策配合,情况或可扭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