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警方爆炸品處理課要隨時出動,以處理本港地底埋着的炸彈,如上月跑馬地地底下的逾千磅戰時空投炸彈,甚至水域內的水雷。警方原來在10年前曾做過探測,發現本港水域海牀的水雷多達200餘枚,大多沉在較深海域或泥沙當中,無即時危險,相信是二戰時英軍或防日軍從水路入侵香港,在汲水門、鯉魚門、赤鱲角等水域埋下。警方拆彈專家袁漢榮指出,該課每年處理多個大小不一爆炸品,講求專業知識和極高心理質素,亦輔以各類器材,「剪什麼線並非看顏色」。
平日警匪電影中,匪徒將炸彈綁在人質身上,警方拆彈專家在千鈞一發之際,在剪紅線和藍線之間「博一博」。現實中,警察爆炸品處理課主管袁漢榮指出,一般土製炸彈並無什麼「紅線藍線黃線」概念,因每個人製造炸彈方法不同,結構亦不同,「剪什麼線並非看顏色」,警方以其專業知識估計炸彈結構,再輔以各類器材拆除炸彈。
袁漢榮指出,本港過往出現過2宗真炸彈綁在人身上的案件,最近一單是2003年,一名酒樓東主被綁上遙控炸彈勒索50萬,炸彈最後未被引爆。袁指處理這類炸彈要爭分奪秒,警方會選擇不穿上防爆衣,和人質「共患難」徒手拆除。
剪線拆彈非看顏色
2000年開始,警方爆炸品處理課處理過1374枚炸彈,炸彈發現數量隨着基建工程或舊樓重建增加,如2001年因興建迪士尼樂園,在該址發現了488枚炸彈;2006年,長沙灣東京街地盤又發現678枚手榴彈。袁指戰時留下的炸彈原因很多,可能是空投炸彈落入泥土或水底,或手榴彈未拉撞針引爆等,未能估計香港現時仍埋藏多少枚戰時未爆炸彈,但估計舊區如九龍的佐敦、大角嘴、港島北、灣仔等,仍有可能找到戰時未爆炸彈。他指國際數據顯示,二戰期間所發射軍火,有三成未曾引爆。
袁漢榮指出,一般人誤解警方拆彈就是引爆炸彈,其實引爆風險高,如炸彈穩定,警方傾向將炸彈帶走,其次是在現場拆走引信,或取出炸藥,最後才會選擇引爆。該隊有正規人員11人,另有30名課外的警員輪流兼任「後備」,協助處理土製炸彈,袁強調人手足夠。1996年興建赤鱲角機場和2001年興建迪士尼樂園填海時,挖泥船常挖到炸彈,該課每天都要出動6至7次,雖體力透支但隊員仍能應付。
除了拆彈,警察爆炸品處理課工作包括處理警隊內的彈藥存放、處理土製炸彈、常規軍火、水底爆破、處理生化核事件、炭疽菌信件、爆炸現場調查、分析情報等。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