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國家衛生計生委發言人上周表示,從今年5月1日起,患者在住進2級以上醫院的24小時之內,將會和醫生簽訂協議,承諾不收、不送紅包及貴重物品。
這樣的廉政措施實在令人啼笑皆非。醫生不收病人紅包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像教師不能打學生、公務員不能貪污公款一樣,應以法律和制度來約束,而不是靠簽什麼協議。
醫院為賺回扣濫做手術
另外,有關規定只提及2級以上醫院,是否意味着2級以下的醫院就可以收紅包?此規定2月下旬公布,卻到5月1日才實施,為何設置長達兩個多月的「寬限期」?是否暗示「蘇州過後冇艇搭」?
其實,今時今日醫院斂財已不靠收取紅包,病人和家屬最怕的也不是派紅包,而是過度醫療。現時到內地醫院求醫,即使很普通的病,醫生都會把病情講得特別嚴重,要你一再做各種檢驗,然後開各種貴重「進口藥」。打吊針是家常便飯,明明吃藥能治好的病卻非要輸液不可。濫用手術的現象也很嚴重,例如無論胎位是否正常都要剖腹產,本來不需要心臟支架也要安裝,而且還安裝不止一個。中央電視台不久前曾揭露,四川省綿陽市有醫院竟要給心律整齊的病人安裝心臟起搏器!
比起收紅包,過度醫療的危害性更大,前者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後者除加重病人負擔外,還有可能令病情加重,甚至喪命。近年各地過敏性休克導致死亡個案劇增,八成五以上為靜脈注射引起,顯然是濫打吊針的惡果。
過度醫療之所以氾濫成災,醫療腐敗是重要原因,據傳媒揭露,植入一個心臟支架醫院可收多達數千元回扣。濫裝心臟支架很大程度就是這種「高回報率」的結果。
然而,歸根結柢是制度問題。自從1980年代推行醫改後,國家不再「全包」醫院經費。醫院管理層唯有追求經濟效益,向各科室下達「經濟指標」,以收入多少論成敗。醫護人員工資只有20%左右由財政支付,其餘都靠醫院自籌,但醫院收費又未能體現醫護人員付出。在此情况下,只能打藥費和檢驗費主意,過度用藥、過度檢驗便由此而產生。
政府依病人數撥款肇禍
更荒唐的是,政府相關部門竟按照病人人數來向醫院撥款。本來,住院病人愈少說明人民健康水平愈高,現在醫院卻是病人愈多愈好,無論大小病都安排住院,連走廊都住滿了。但一旦病人醫藥費開支超過限額,無論病情輕重都要出院或轉院。不少危重病人就因被迫出院而喪命。
在現行制度下,醫生淪為賺錢工具,什麼「醫者父母心」,什麼「革命人道主義」都拋諸腦後。難怪有醫生直言:現行醫療制度簡直是「逼良為娼」!
作者為資深傳媒人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