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健﹕當O2O模式進軍的士業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25日 06:35
2014年02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有媒體報道稱,以「快的打車」、「嘀嘀打車」為代表的的士程式公司近日與瓊森等上海市大型的士公司面對面,討論叫車程式與的士公司電召平台合作。初步決定,的士司機透過第三方叫車程式接受乘客叫車申請後,的士的「待運」頂燈將由電召平台操控,改為「電召」狀態,避免誤導路邊截車的乘客;而司機若「悔單」,也會受到的士公司和主管部門監管。


網絡巨擘化不可能為可能

隨着移動網絡和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日臻成熟,加上騰訊和阿里兩大網絡巨頭對入口的競爭愈發激烈,紛紛推出針對乘客和司機的優惠補貼,許多乘客和的士司機都愛上了叫車程式。


2004年時,上海就曾嘗試要統一的士電召電話,但因涉及多家公司資源分散、運營成本難以分配等問題,最終流產。如今互聯網巨頭加入,令原本的不可能有望變成可能,只是這頓免費,甚至是倒貼的午餐,恐難持續。


司機誠信成公司形象隱憂

O2O商業模式的本質在於:網上流量導入網下實體,形成流量的閉環並帶來利益。兩大互聯網公司爭相燒錢,為的就是搶奪更多的客戶資源,以確立自身「入口老大」的地位,然後以客戶量為籌碼與的士公司討價還價,兌現平台利益。乘客透過叫車程式預約車輛並搭乘的士,就形成了業務流的閉環;而互聯網企業與的士企業的對話,就是企業間實現利潤閉環的第一步。


如今,上海的士行業的領軍公司願意談話、願意對接平台,不僅是看到了叫車程式巨大入口的價值,更看到了叫車程式盛行的隱憂——因平台尚未對接,程式接單信息無法體現在的士頂燈上,公司也無法管控司機是否誠信接單,最終引發乘客「空車拒載率高」、「不誠信接單」的感受,這些都將直接有損的士公司形象,尤其是對多年來苦心經營品牌的大公司。


的士公司為吸引客戶、維護形象,要麼與互聯網公司合作,要麼自行開發軟件。至少從目前的情况來看,的士公司選擇了前者。至於互聯網公司如何為流量導入開價,暫無從得知,惟可預見的是,由此產生的成本未來將部分或全部轉嫁到乘客身上。因為對於的士公司而言,乘客透過程式還是電話預約車輛,僅屬管道區別。的士公司自營的電話預約叫車尚且加收每次4元的費用,外包程式叫車成本不可能永遠由自身承擔。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