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銀對內地貸款急增 市場憂慮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24日 06:35
2014年02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幾年前的金融海嘯爆發之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調查了5個金融體系異常巨大的國家及地區。冰島是其中之一,而且還被批評得最嚴苛。相反,香港金融監管審慎,則獲得稱讚。但是,短短幾年之後,香港有沒有可能已經變成了「下一個冰島」?這種觀點,我們近期正聽得愈來愈多。


現時,香港銀行業的總資產已相當於香港GDP的7倍以上,這和冰島的最高峰期相若。當然,冰島銀行業的總資產由相當於其GDP的1倍,變成相當於其GDP的7倍以上,只花了幾年,基本上是好像一條漁村在一夜之間變成了一個對冲基金國家。香港則像瑞士般,早就是環球金融中心,早在2000年,香港銀行業的總資產已相當於香港GDP的大約5倍。但儘管如此,在過去幾年,香港本來已經相當龐大的存款基礎的確好像做麵包般膨脹起來。


向內地貸款額 已達港GDP 145%

由於香港政府遏制本地貸款增長,以防止房地產泡沫,香港過剩的流動資金有相當部分轉移至內地──在2010年時,借給中國的銀行和中國企業的款項,只相當於香港GDP的25%,但現時,這個比率已飈升至香港GDP的145%。這顯示,過去兩年,向中國貸款已經成為香港銀行業的利潤增長的主要動力,但這亦是香港上市的金融股現時的風險溢價非常高的原因。現時市場有兩個互相矛盾的憂慮:一、擔憂香港銀行與中國相關的業務不能持續;二,認為香港不應該急切地進入中國的陰暗、高風險和過度擴張的信貸市場。


香港的跨境貸款大部分是在銀行同業市場。內地的資本帳仍然是相當封閉的,但隨着香港金融機構率先提供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服務,離岸人民幣資產市場又不斷發展,內地的資本帳正在不斷擴大開放。於是,香港及內地的銀行可以在人民幣的境內、離岸融資利率之間,進行套戥。隨着時間過去,這些異常的活動應該被處理。監管部門已經打擊了一些涉及資本帳系統的不法牟利活動,如利用偽造的貿易發票,再利用槓桿,賭人民幣升值。


內地貸款佔港銀資產升至18.6%

我看過一些證券行就香港銀行發出的研究報告,大多數分析員似乎不太關注香港銀行向中國銀行同業貸款的的潛在風險。他們反而擔心,這種賺錢方式可能很快就結束。但是,香港本地銀行對中國企業的信貸額不斷增大,這些貸款的質素並沒有經過測試。借給非銀行內地機構的貸款佔香港零售銀行總資產的比例,已經由2010年的11%,急升至去年夏天的18.6%。


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出,中國企業的貸款「大部分都有擔保或抵押品支持」。我們可以大膽猜測,香港的銀行至少是根據商業原則來批出貸款。相比之下,內地的銀行有時卻被迫以政治理由批出貸款。但金管局仍然表示,關注香港銀行在一個已經過度槓桿化的市場中,過於進取地尋找新業務。


現時香港銀行的估值低至金融危機時的水平,是不是說明,市場不相信服務中國這項大生意?

港銀估值低 因關注內地短期風險

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融資的特權,至今仍然只保留給內地的銀行。但隨着內地逐步開放其資本帳,內地銀行與境外銀行之間對存款的競爭將會愈來愈大。如果香港能夠吸引環球的存款,然後再轉借出資金給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似乎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長期經營策略。現時,市場正打賭,內地可能會因為一時的貨幣緊縮而出現問題,令內地金融市場的短期風險超過其長遠利益。


GaveKal Dragonomics 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