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盧覺強工程師指出,一般手提式氣爐的石油氣樽外殼相對較薄,100至120℃左右便會爆炸,而意外中肇事鋼煲內的跌打藥剛煮好,溫度應達100℃,當壓縮氣體石油氣樽跌落時,樽內的氣體迅速膨脹,發生爆炸。
存放須遠離火源陽光
盧覺強補充,事件中石油氣樽爆成3截,估計爆炸一刻威力達100磅,導致高熱藥液灼傷人,有可能連3米外的人也會被濺中。按石油氣樽身所示,氣樽應擺放在49℃或以下,要遠離火源和避免陽光照射,以免遇熱爆炸。盧指出,石油氣樽爆炸速度視乎樽身的質地,愈厚愈能「捱得耐」,但一般手提式氣爐的石油氣樽樽身較薄,100至120℃左右便會爆炸。他提醒市民,要小心存放氣樽。
急症室專科醫生彭繼茂表示,被滾沸藥膏燙傷與一般燙傷無異,都要用凍水或冷敷等侯救援。彭醫生指出,爆炸除導致燙傷,爆炸時的氣流可令傷者彈開墮地受傷,氣流亦會震盪附近物件,可能令鄰近物件成為武器,有可能造成傷害,加上爆炸其間有高溫火焰於短時間出現,容易燒傷。
醫生指爆炸可釀內傷
彭醫生指出,爆炸除了表面皮膚燙傷,亦會造成內傷,常見的是肺部和上呼吸道受阻,引致肺炎和無法呼吸;爆炸亦會引致腦震盪或腦出血,因此爆炸受傷入院的人,除了醫治表面受傷皮膚,亦要做詳細身體檢查。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