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星級爸爸﹕施永青 鄧靄霖 習仲勳 吳克儉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19日 06:35
2014年02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參加了一個座談會,席中有郭炳聯先生、老朋友鄧靄霖小姐和施永青先生,主題是如何鼓勵小朋友的閱讀興趣。這課題,可以是以噸計的學術研究報告,一個多小時裏難有什麼結論,但只要施生在場,便有本事把任何話題搞得輕鬆活潑。


他的管理理念和教育孩子方法很接近:營造一個可以讓員工發揮和分享利潤的空間、一個方向,然後撒手不管,今天的中原地產和《am730》,尤其辦報是高風險的投資,皆如此成功;家教方面由太太主導,但也是他定的方向,即把學習與考試分割,學習興趣要終身培養,並不斷挑戰權威(唯一不敢挑戰太太的權威)。他女兒也是劍橋生,子女都在普通中學畢業,所以他的分享確實不是吹水;唯一和他經營理念有異是子女不能分享他的利益,因為絕大部分都捐贈給慈善機構。


鄧靄霖則是另一類型的家長。她現在已不是那位聲調甜美,用字典雅的名DJ,而是著名的教育親子演說家,試過一年有數十場公開演講;但她曾經是傳統名校的幫兇,催逼兒子功課考試要到位,母子關係落到冰點,連夫妻關係也受影響。


向成功爸媽借鏡

十年前她詢問我兒子在國際學校的經驗,我極力推薦她大仔轉校。原來他有讀寫障礙,轉學後才知道不用考試也可以好好學習。十多年前,傳統老師判斷學生是乖或頑皮,至於對ADHD活躍症、專注力弱、空間學習類等另類學習型學生認識不多,難搞、頑皮、上堂魂遊,至於是否教得差就不管了。


現在大兒子碩士畢業,而且學有專精,細仔也一併轉校,所以鄧靄霖對兩套求學方法都有體會。只是一個輕鬆的座談會,她也預備充足,條理分明,比喻生動,把學習、閱讀的竅門一一列出。她對我說一般母親緊張有餘,對學習認知不足,她的生動比喻十分重要,從虎媽變成羊母,當中苦况,深有體會。


成績好才可讀IB是荒謬

香港的教育,在政策層面被政治折騰得死去活來,在執行層面死板僵化,就算名校也只是借招牌收資優生,以減輕自己的責任。比如某名校是如此看待IB課程:一名初中生對我說學校的IB課只給成績好的學生讀,我一聽就冒火,IB不是為考試成績好的學生而設,等於德育課只讓品行好的學生入讀嗎?體育是讓跳得高跑得快的專有嗎?


IB是一種較貼近時代需要的教育理念,和孔夫子的教育六藝接近,藝術培養、社會責任、終身學習,不是考試分數高才有優先權。連名校竟也持這種心態,我們的教育被分數騎劫得太長久了。


香港的學校系統活像開放前的共產黨,而國際學校有如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習近平主席之父親習仲勳,在1978年當廣東省委書記時,到深圳研究為什麼那麼多人拚死游泳偷渡到香港。隨行有人提議用子彈阻嚇,但他心底知道真正原因,渴望自由、改善物質生活是人的天性,他沒有用武力阻止偷渡客,而是竭力成立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


再看我們的教育局,過去的官員設計一套給人家孩子,自己的孩子就往外國或國際學校送,跟貪官、裸官有什麼分別;那些拚命擠進國際學校的家長,跟當年從深圳游泳到香港的死士有什麼分別。深圳好彩有一位習仲勳,把深圳從農村解放,我們的吳克儉有能力讓香港的中小學生從困境逃出生天嗎?


作者簡介﹕著名導演,愛家爸爸,育有3名兒女

張堅庭 ting56@gmail.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