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宜立法成立 「財政可持續委員會」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17日 06:35
2014年02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基本法》第107條聲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平衡預算是十分重要的公共理財原則,道理很簡單:市場普遍認為財政可持續性有賴堅守這個原則。


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不是說每年都要沒有赤字。市場經濟免不了有波動,在不景氣的時候財政出現赤字不用緊張。如果景氣恢復時赤字消失,經濟暢旺時出現盈餘,而在整個經濟周期平均來說收支平衡,財政可持續性便無問題。


理解經濟周期 不應一味「還富於民」

這「不景氣的時候財政出現赤字,而整個經濟周期平均來說卻收支平衡」,不但滿足《基本法》第107條的需要,更可算相當理想。不景氣的時候,市民生活困難,政府少點收稅,多點雪中送炭,自然會造成赤字。經濟暢旺時,市民生活好轉,企業有錢賺,交稅自然較多,出現盈餘也很正常。政府收入隨經濟周期波動可說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所以我不明白為什麼有論者說要穩定政府的財政收入。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便不應一見財政盈餘就要求「還富於民」。如果經濟屬於膨脹期,財政盈餘適當地撥入儲備,到經濟收縮的時候我們便毋須借貸度日。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也就知道儲備的功用在於作為緩衝的角色。儲備應多大,要視乎對最惡劣的衰退有多深和有多長的判斷。我認為以歷史為鑑,以經歷過的最差的情况,再加百分之五十,就應該足夠。


委員會審新政策財源 免洗大個頭

我們現時儲備豐厚,應屬偏高;但我不贊成因儲備豐厚便隨便引入最終會帶來沉重負擔的政策。因為無論多豐厚,儲備終究是有限之數。連年赤字,儲備豐厚也會用完,顯然為將來炮製危機,相當不智。但如果有好的投資項目,有證據會為將來帶來收入或市民幸福,則不妨去馬。


此外,為了保證財政的可持續性,我認為應為《基本法》107條立法:立法去成立一個獨立和有公信力的「財政可持續委員會」,負責審核任何政策上的新猷,要它證明新猷有財政可持續性才能作實,這意味所有會造成長遠財政負擔的政策必須交代錢從何來,避免洗大個頭,引來危機。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 濼觀天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