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作為中國人心中新年開始的標誌,春節期間內地市場的兩個「熱」字也折射出馬年宏觀經濟的喜憂:節日消費旺盛的景象和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意味着新的一年消費將成為「三駕馬車」中較穩的一環;但伴隨着利率上揚而逐漸提升的資金市場熱度,也將對實體經濟帶來明顯的挑戰。如何把前一個「熱」延續、把後一個「熱」控住,已成為決策層必須直面的問題。
消費擴張潛力足
商務部最新發布的資料顯示,春節黃金周消費市場表現搶眼。據其監測,正月初一至初七(1月31日至2月6日),內地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610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3.3%。
旺盛的消費景象背後,有兩個變化尤其值得關注。其一是大眾消費接替公務消費。資料顯示,春節期間,安徽、遼寧、廣西、湖北、湖南大眾型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左右。與此同時,高端餐飲銷售明顯下滑。黑龍江重點監測高檔酒店銷售額同比下降20%以上。這一變化顯示大眾消費的升溫完全有潛力填平八項規定抑制高端消費、公務消費所帶來的缺口,並帶動消費穩定增長。
另一個變化是消費結構升級正邁出步伐。和往年春節期間的短信轟炸不同,利用微信、QQ等即時通信工具拜年成為今年春節的新寵。據統計,除夕夜微信發送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高峰時段平均每分鐘有1000萬條資訊發出。
這一系列變化折射出資訊消費升級的正面影響。隨着官方在2013年發放4G牌照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出,資訊消費升級的影響持續擴散。在理財領域,餘額寶的體量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基金,其資金吸附能力更是將銀行打得落花流水。馬雲和馬化騰為爭奪移動支付端口展開的補貼大戰,也悄然改變北京計程車的付費模式。未來一年,以資訊消費為代表的消費升級料繼續從各個角落改變內地整體的消費結構。
利率高企有風險
相對於消費火熱,利率的火熱則引發了擔憂。年末資金的緊張讓內地市場利率自春節前起持續上揚。隨着企業開春後將進入生產旺季,這意味着需要資金的企業用不起高成本資金的窘境很快就會出現,實體經濟在第一季度將面臨挑戰。
在一些企業喊渴的同時,一些進入企業的資金最終也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一方面,隨着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資本市場、理財產品尤其是民間借貸的高回報,已經讓很多資金遠離實體經濟。
另一方面,內地2008、2009年為抵禦金融危機,推出了一大批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期大部分都是3至5年,與之相配套地方政府當時也就發行了3至5年期債券,隨着這些債券和理財產品的集中到期,借新還舊的融資壓力必然會加劇資金市場的緊張,這一還本付息壓力的存在,正是資金空轉的重要原因。
面對需求和供給的脫節,專家強調資金價格決不可重回雙軌制。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強調,政府也不應該再插手銀行的資金投向。他指出,在所謂新興國家普遍加息應對資本外逃、匯率狂貶壓力的大背景下,要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就必然不可降息,視外匯佔款變化而啟用數量型工具保證市場流動性是不多的選擇之一,必要時應下降存款準備率。
馮其十
消費擴張潛力足
商務部最新發布的資料顯示,春節黃金周消費市場表現搶眼。據其監測,正月初一至初七(1月31日至2月6日),內地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610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3.3%。
旺盛的消費景象背後,有兩個變化尤其值得關注。其一是大眾消費接替公務消費。資料顯示,春節期間,安徽、遼寧、廣西、湖北、湖南大眾型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0%左右。與此同時,高端餐飲銷售明顯下滑。黑龍江重點監測高檔酒店銷售額同比下降20%以上。這一變化顯示大眾消費的升溫完全有潛力填平八項規定抑制高端消費、公務消費所帶來的缺口,並帶動消費穩定增長。
另一個變化是消費結構升級正邁出步伐。和往年春節期間的短信轟炸不同,利用微信、QQ等即時通信工具拜年成為今年春節的新寵。據統計,除夕夜微信發送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高峰時段平均每分鐘有1000萬條資訊發出。
這一系列變化折射出資訊消費升級的正面影響。隨着官方在2013年發放4G牌照等一系列措施的推出,資訊消費升級的影響持續擴散。在理財領域,餘額寶的體量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基金,其資金吸附能力更是將銀行打得落花流水。馬雲和馬化騰為爭奪移動支付端口展開的補貼大戰,也悄然改變北京計程車的付費模式。未來一年,以資訊消費為代表的消費升級料繼續從各個角落改變內地整體的消費結構。
利率高企有風險
相對於消費火熱,利率的火熱則引發了擔憂。年末資金的緊張讓內地市場利率自春節前起持續上揚。隨着企業開春後將進入生產旺季,這意味着需要資金的企業用不起高成本資金的窘境很快就會出現,實體經濟在第一季度將面臨挑戰。
在一些企業喊渴的同時,一些進入企業的資金最終也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一方面,隨着利率市場化的推進,資本市場、理財產品尤其是民間借貸的高回報,已經讓很多資金遠離實體經濟。
另一方面,內地2008、2009年為抵禦金融危機,推出了一大批政府投資項目,建設期大部分都是3至5年,與之相配套地方政府當時也就發行了3至5年期債券,隨着這些債券和理財產品的集中到期,借新還舊的融資壓力必然會加劇資金市場的緊張,這一還本付息壓力的存在,正是資金空轉的重要原因。
面對需求和供給的脫節,專家強調資金價格決不可重回雙軌制。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強調,政府也不應該再插手銀行的資金投向。他指出,在所謂新興國家普遍加息應對資本外逃、匯率狂貶壓力的大背景下,要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就必然不可降息,視外匯佔款變化而啟用數量型工具保證市場流動性是不多的選擇之一,必要時應下降存款準備率。
馮其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