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普京推動俄國再起 重塑兩極國際格局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09日 06:35
2014年02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索契冬季奧運揭幕,這個體育盛會被喻為可能是奧運史超支最多的一次,儘管在恐怖主義陰霾下舉行,而西方國家領袖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沒有前來,但普京的強大企圖心並無受影響。這是俄羅斯土地上的第二次奧運,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當時蘇聯因為侵略阿富汗,受到包括中、美在內多個國家杯葛,時移世易的34年後今天,情况已是大為不同。


冷戰結束後,昔日幅員遍及歐亞的蘇聯四分五裂,15個加盟共和國分崩離析,最大成員國俄羅斯因為共產主義年代的經濟凋敝從而不振。然而隨着燃料價格飈升,加上新興國家對燃料需求大增,俄羅斯過去十幾年迅速致富,普京的強勢領導,更令驕傲的俄羅斯人開始想到重拾昔日榮光,重登大國之位。普京作風強悍,從他對國內異見人士迹近前蘇聯時代力度的打壓,以及對烏克蘭的又蓋又捂即可見,雖然俄羅斯仍未回復蘇聯時代縱橫七海的強勢,然而近幾年國際舞台上,北極熊的身影若隱若現,開始尋找與美國分庭抗禮的空間。


事實上,「爛船也有三斤釘」,俄羅斯畢竟是蘇聯的後續,軍事實力雖不如蘇聯年代,但仍有巨大影響力。過去一年中東兩件大事,俄羅斯都做得極為漂亮,一是敘利亞事件,當美國祭出空襲之際,俄羅斯說服敘利亞自願交出化學武器,一場生靈塗炭的干戈在爆發前一刻撲熄;二是伊朗核武危機,俄羅斯聯同其他國家推動並達成協議,令伊朗答應停止提煉濃縮鈾,廣獲國際讚揚。這說明俄羅斯仍然在中東地區擁有影響力,不致因為蘇聯倒台而灰飛煙滅。


敘國危機俄出力甚大

再次與美國分庭抗禮

冷戰時代,美蘇各據一方,更是資本主義世界與共產主義世界分野,兩種意識形態在巨大軍事力量為後盾之下對峙40載,結果蘇聯集團倒下而美國為首的西方力量勝出,出現美國前總統老布殊所言的「世界新秩序」。事實上這只是由昔日的美俄兩極變成美國一極,1990年代初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之後,單極態勢更是明顯,美國一國獨大,於是才有2003年不顧一切出兵的伊拉克戰爭。


也是2003年這一役,美國國勢下墜甚速,相反俄羅斯緩慢上升,隨之出現的是俄羅斯在國際事務重獲發言權。中東是前蘇聯時代已涉足的地區,歷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軍隊的武器就是蘇製產品。不過,俄羅斯如今重臨中東,靠的不是武器銷售帶來的影響力,而是以調停者角色出現,給過去20年只有美國這個選擇的中東角力另一選擇。


不撕臉皮各自表述

對美對華留下空間

普京目前階段外交策略精要之處,在於等距外交拿捏精準,對美國的策略,是不會在當下就撕破臉皮打一仗,况且美國亦拿它沒法,因為俄羅斯並無以冷戰年代的蘇聯面目對應美國。至於對中國,儘管北京亟欲與俄羅斯結成像中美於1970年代的戰略關係,共同抗衡當今的美國,普京的策略卻是各自表述,把俄羅斯放在「中立」但各國都要追求結盟的高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冬奧會見普京,普京表示不能遺忘日本軍國主義對亞洲的侵略,同時指出納粹德國的殘暴歷史。這說明普京的等距外交方針:他見了習近平,但也歡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稍後並會到日本國事訪問。至於俄羅斯向印度出售尖端武器,向越南出售常規動力潛艇,俱足說明普京的外交方向,擴大影響力版圖。


倘若以冷戰年代的美蘇對抗觀察如今的美俄關係,可能有某種偏差判斷。誠然,俄羅斯二三十年後會否與美國如昔年冷戰般互以核武相爭,此刻仍是後話,但以談判者而非好戰國形象出現的俄羅斯,對早已厭倦美國的其他國家而言,與莫斯科親近並非壞事,倒過來或者能夠起着對美國勢力的制衡。一種新形態的兩極世界格局逐漸成形,於一些國家來說,應該樂於看到這種模樣情勢的浮現:世界不止是一個國家說了算。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