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志豪﹕廣東話《最後一課》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07日 06:35
2014年02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如果吳克儉還在奇怪,怎麼一篇如常文法不通的官樣文章《語文學習支援》,居然可以引起巨大政治風波,我推介局長看以前的中文科範文,《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背景﹕普魯士軍隊佔領了法國城市,「柏林已經來了命令……學校只許教德語了……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


下課時,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五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這篇文章正正表達了,語文在政治上的意義。德國佔領了法國,也同時要佔領語言文字領域,從文化上根本的摧毁民族身分,強行同化。


今天的學生不會讀到這篇文章,我們的教育改革真的做了好事。


香港人保護粵語,其實就是保護香港人的身分地位、生活方式、文化習慣。鄧小平的「馬照跑、舞照跳」其實也應包括了「廣東話照講」,否則香港就真的成了中國普通城市。


我們可以學習普通話,但不是以矮化廣東話的前提來學習。


回歸後政府急推「普教中」,實在太明顯要建立一條「語言上的高鐵」和大陸接軌,結果弄巧反拙,在中港矛盾繃緊得已經擦槍走火的情况下,「普通話」成為威脅「廣東話」生存的大敵。


政府一句「非法定語文的一種方言」,令人恐懼幾時會上「廣東話的最後一課」?

當然,政府也不要有美麗的誤會,以為香港社會很渴望用廣東話授課,否則當年「母語教學」也不會灰頭灰腦的偷偷「微調」回英語教學了。


這樣說吧,香港人就是《最後一課》裏的那些平時逃學、不用心機上法語課的學生,或許平時香港人都以「我係LA返嚟唔識講中文」為榮,但關鍵時刻,香港人還是會義無反顧的「我撐廣東話」。


語言就是一種身分認同,局長你醒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