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北大法學教授賀衛方、張千帆、新左派領袖王紹光、《炎黃春秋》副社長楊繼繩、內地新權威主義代表學者蕭功秦、被稱為「民主女神」的清華教授劉瑜……以上內地人熟悉的學者,是早前到香港中文大學演講的部分講者。演講主題既寬且廣,有「開放」也有「保守」,涵蓋中國憲政、政府治理術、司法改革、社會思潮、文革反思等領域,吸引內地背景聽眾,有人專程從內地趕來。以承傳和推動中國文化為己任的中大,有漸成中國問題觀星台之勢。
千人捧場 上月至少14場
早前賀衛方在新亞書院圓形廣場講〈中國憲政之路〉大受歡迎,與會者達1500人。2013年,該校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月辦3到5場午餐討論會;2014年1月,中大密集安排左、右派內地學者講座,整月至少14場。
上述活動規模不一:歷史學者傅國湧講反右受害者林昭的講座在中心內部舉行,約30名聽眾,不乏白髮蒼蒼的老者,還包括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鮑彤之子鮑樸和曾被內地判監的本港資深傳媒人程翔;劉瑜在500座位的大廳講兩種民主概念,地板也坐滿,多為內地生;中大新聞學院邀前《財經》副主編羅昌平的分享會則在一小教室舉行,註明內容不公開。
中心助理主任高琦表示,中心主辦的交流活動,主要涵蓋1949年後除文學外的中國國情相關問題。對講座安排頻密,高琦解釋:中心隸屬大學圖書館,撥款用於買資料等,中心有餘力時自行組織活動;大量資料吸引學者前往查閱,有些順道辦講座,與外界分享研究心得,僅小部分為主動邀請。
庫藏吸引 學者順道演講
上月內地學者頻繁訪港,或與內地高校放假有關。劉瑜與丈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周濂,便是趁學校放假來港演講。劉的講座也由中大副教授陳健民主持,一名學生提問劉對佔中的看法,陳表示自己不便轉述,引來哄堂大笑。劉瑜接過話筒,戲稱此問是網上說的「釣魚帖」,陳一旁笑嘆:「小心啊!」
年前接替王紹光任中心主任的陳健民在會後解釋,他不想利用學術場合推銷自己的政治運動。陳去年8月放棄中心主任一職,確有不想影響中心活動的考慮:「如果主任有某種強烈的政治意見,可能令一些比較保守的人不敢參與,或者演講時有戒心。」他表示,王紹光的講座也在他任內完成,強調交流不傾向某種政見,希望有各種觀點。
明報記者 楊歡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