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低收入家庭結構 影響上流能力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06日 06:35
2014年02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次提到《華爾街日報》有關美國「抗貧之戰」的文章,作者Robert Rector指出,美國政府及聯儲局現時福利開支,已較1964年高出16倍,如轉化為現金,目前入息審查的福利花費,為官方滅貧所需總額的5倍。美國前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認為應為貧困人士尋找工作機會,而非直接提供失業救濟金。他們有了工作,就可以養活自己,由消耗公帑者變成納稅人。這不僅是對症下藥,更為重要的是能根治貧窮。


隨着家庭結構解體,男性勞動力參與率下降,抗貧之戰不縮反擴。其中,低收入家庭的婚姻問題,對他們自給自足的能力有很大影響。 1963年,只有6%兒童屬非婚生,今天這一比例已升至41%。由於單親家庭可以獲得的福利大增,福利漸漸被視為工作的代替品,更勝傳統家庭中的丈夫。


單親兒童貧窮入獄比例較高

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分析,活在貧窮中的單親兒童比例,是在健全家庭成長的兒童的4倍,即使教育程度相同。此外,在缺少父親角色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小朋友較易有社交和行為問題,甚至可能延續至成人階段——單親兒童長大後,入獄的機率比普通兒童高3倍,五成人會活於貧困中。


此外,缺乏父母角色還引起另一大問題,根據普查數據,即使在經濟繁榮時期,貧困家庭的家長平均每年工作時數僅800小時,低工時意味着低收入及對政府更高程度的依賴。


那麼,我們如何重整詹森總統向貧窮宣戰的使命?一是隨着經濟的好轉,政府應該要求身強力壯的受助人,必須工作或準備工作,否則不得領取福利。我們還應該減少反婚姻的福利誘因——例如,如果一個母親嫁給了有工作的男人,現行的法律就會大幅削減其福利。重建低收入人士的家庭架構是長期作戰,詹森的目標是幫助窮人以機遇取代絕望。


低收入家庭小孩 缺乏教育機會

Damian Palette於《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奧巴馬與共和黨都在利用愈來愈闊的經濟機會差距推動政策。雙方均認同,美國最高收入的一群與大眾的差距不斷擴大,低收入人士難以晉身中產。奧巴馬試圖拓展政府的角色,共和黨則傾向以調控政策,控制市場力量。


這並非只是收入或財富不平均的問題,而是經濟流動性的問題。低收入家庭應該可以靠自己來改善經濟條件。問題往往在於,生於低收入家庭的小孩,經常缺乏教育機會及其他資源,這會大大影響他們未來的發展。


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活在潦倒困頓中,美國夢(American dream)似乎遙不可及,這是不能接受的。奧巴馬將問題稱之為「我們這時代的決定性挑戰」,亦是國情諮文強調的主題。


交銀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副董事長

[雷賢達 投資賢達]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