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教育局在大埔及北區首推一人一位措施,以應對幼稚園學額恐慌問題。教育局擬於全港學券幼稚園實施相同措施,報讀2015/16學年K1(幼兒班)的家長,需於明年1月以學券向一所幼稚園註冊。不過,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主席曾甘秀雲表示業界對措施有保留,「最大問題是措施無約束力,家長可以隨時改變主意,改到另一所學校註冊」。
擬今年實施 交學券註冊
幼園一直欠統一收生制度,致有家長一人霸佔多位,同時卻有家長沒學位,出現學額不足恐慌,亦致學校行政混亂。教育局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建議,2015年入讀K1的學童,其家長以學券作為確認接受幼園學額的文件,他們會於本年11月獲發學券,幼稚園其後在12月中下旬發放申請結果,家長須於2015年1月向心儀的幼稚園提交學券,辦理註冊手續(見表),屆時一名學童只可佔有一間幼園的學額,不可一人霸佔多位。不過據了解,教育局傾向容許學童「轉軚」,在接受一間幼園取錄後,可向校方取回學券,轉投另一間幼園。
校長倡預繳學費增約束
曾甘秀雲指出,措施最大的問題是無約束力,「即使家長向學校提交學券註冊,但之後子女若獲其他學校取錄,家長仍可向原先註冊了的學校拿回學券,改到另一所學校註冊」。教協幼兒教育發言人羅慧媚說,有校長建議在註冊時要求家長預繳首月學費,以解決無約束力的問題,但亦有校長擔心對經濟能力較低的家庭造成壓力,故暫時未有共識。
另外,免費幼兒教育委員會明年提交免費幼教方案,委員會建議在期間實施短中期措施,加強支援幼稚園,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曾甘秀雲表示,免費幼教委員會會研究在幼稚園增聘額外人手,以照顧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習。
免費幼教前推過渡措施
她又說,現時幼稚園每班師生比例為1:15,教師很難兼顧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情緒,故委員會亦會從增聘人手、師資培訓及專業支援3方面研究。羅慧媚亦表示,現時幼稚園的專業支援人員,如言語治療師及心理學家等均由辦學團體聘請,她建議教育局可配對相關專業人員支援幼稚園。
研推家長教育防過度催谷
免費幼教委員會亦將研究加強幼園及小學銜接,和聘用顧問公司就教師的學歷水平、工作量及責任承擔3方面作研究,制訂薪級表。據了解,委員會非常關注家長讓子女入讀心儀小學而在幼稚園階段過度催谷子女,故未來會主要研究加強家長教育,讓家長明白在幼稚園階段毋須刻意訓練子女。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