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看到電視新聞報道的畫面,只見機場大樓及各個口岸人頭湧湧,不少市民一家大小出門去旅行,場面震撼。回想以前,出門旅行是單身一族「避年」的方法,但近10年隨着中港兩地運輸系統不斷改善及旅遊業開發新的旅遊景點,外遊成為香港人舒舒氣、享受假期的選擇。當香港人選擇離港小休,香港市面沒有因此而變得冷淡,因為有大批海外旅客選擇在香港感受過年氣氛。
新春旅遊套餐 旅客讚賞不絕
回歸後,香港的農曆年假期在政府及旅遊業界共同努力下,將多項盛事整合成為新春旅遊套餐,對外國旅客而言十分有吸引力。短短數天假期,可以觀賞花車巡遊、煙花匯演、賀歲賽馬,喜歡傳統氣氛的,可以到黃大仙廟、車公廟祈福,又或到大埔林村許願,食圍村菜,4天行程可以輕易填滿。相比其他城市唐人街的慶祝活動,香港春節氣氛來得濃厚。難怪電視上接受訪問的遊客都豎起拇指表示讚賞。其實這些活動對本土生活、平日忙碌工作的香港人都是難得的豐富節目。
內地旅客佔總旅客逾七成
訪港旅客已在去年突破5000萬人次,較1997年增加4倍,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支柱行業。當中內地旅客佔總旅客人數超過七成,其他外國旅客只佔千多萬人次,少於三成。97年之前,中國遊客只佔訪港人數約百分之十,「自由行」無疑為香港旅遊業注入強心針,推動零售餐飲業迅速發展,但客源結構單一對香港發展旅遊業並不健康。
旅遊發展局表示會在未來投放更多資源於海外市場推動香港旅遊,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就以俄羅斯為例,自2009年免簽證服務推出後,配合航空公司提供直航班次,訪港人數由當年4萬多人次,增至2013年的約22萬人次,增加5倍,他們的人均消費為一萬多港元,比起平均旅客消費七千多港元高,潛力非常大。
西方情調中國傳統並存
推廣工作容易做,但香港作為旅遊城市的軟硬件要配合得宜,必須充分了解海外旅客對香港的觀感及吸引他們欣賞香港的地方,對症下藥才能達到成效。香港具備優秀條件推動旅遊:購物及美食天堂名不虛傳,加上香港治安良好,語言溝通無障礙,交通運輸系統便捷簡易,這些基礎條件當然需要繼續優化,最重要是確保香港獨特的多元文化、西方情調融合中國傳統特色並存,不會因為傾斜自由行而冲淡香港的多元旅遊特色。
中電企業發展總裁
[莊偉茵 莊諧並重]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