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經緯﹕為何世界信任德國而非日本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02日 06:35
2014年02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德國總統高克( Joachim Gauck)上周五在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演說,稱德國不能以侵略歷史做擋箭牌,應更積極派兵海外參與國際事務,是德國欲打破二戰禁忌最清晰的信號。二戰後一直低調的德國若真的一改消極作風,可謂叫歐美盟友如釋重負。反觀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極力推銷「積極和平主義」,卻只換來猜疑。世人對德日這兩個二戰戰敗國厚此薄彼,當中的因由值得日本參詳。


德國二戰後痛定思痛,力求避免重蹈納粹覆轍,對國家形象甚敏感,在國際事務上保持低調,更忌諱軍事介入。德國2003年跟法國一起反對美國攻打伊拉克,2011年拒絕參加北約空襲利比亞,去年亦拒絕軍事介入敘利亞。德國現時雖然也有派兵海外(如科索沃),但職責也只限於維和及後勤支援。隨着德國經濟實力增強,歐美盟友早希望德國分擔更多國際義務。


德總統籲德應更積極派兵海外

新一屆默克爾政府似乎正考慮改變。新任國防部長馮德萊恩惠(Ursula von der Leyen)上周末接受《明鏡》訪問時,便提到德國應更積極海外派兵,「對於一些地方謀殺及強姦是家常便飯時,德國不能視若無睹。」外長施泰因邁爾昨亦稱,德國應在解決國際衝突發揮更重要作用。


安倍令人起疑的積極和平主義

這些說法,表面上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其實沒有什麼分別。德國派兵海外在國際上不會引起爭議,但日本卻不同了。日本在海外派兵問題上比德國面對更大掣肘,因為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便明言放棄戰爭權。安倍晉三雖然一直希望修憲,但國內反對聲音甚大,他只好退而求其次,求重新解釋憲法,好讓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派兵海外支援美國的海外軍事行動。安倍上月22日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便闡述了「積極和平主義」,稱日本要努力對世界和平作出「較以往更為積極貢獻」,他更說:「請相信我們是值得信賴的。」


但正是「信賴」二字道出世人對德日厚此薄彼的因由。雖然德國跟波蘭也偶為侵略史爆發口水戰;歐債危機熾烈之際,希臘亦跟德國翻舊帳,有示威者更把默克爾畫成希特勒的樣子。但這些風波跟中日韓的歷史論爭相比,可謂天淵之別。德國在二戰後對納粹暴行真誠懺悔,歷任德國總理多番向受害者道歉,反觀日本對侵略史的態度卻遠為含渾,右翼政客更不時大放厥詞,否認侵略史,自然引起亞洲各國警惕。


真誠懺悔道歉與多次大放厥詞

早在第一次伊拉克戰爭,日本未能派遣地面部隊支援便已引起美國不悅。美國雖然一直希望日本能分擔部分地區安全事務,但也明白在歷史問題陰霾下,此舉只會激起亞洲軍事競賽。這可解釋為何歐美對安倍參拜靖國如此不滿。新加坡資政李光耀上世紀90年代的一番話,最能代表亞洲國家對日本武裝的憂慮。他說,鼓勵日本派兵維和,就像給剛戒酒的酒鬼一杯巧克力酒,一經淺嚐便不能自拔。安倍的日本右傾化更變本加厲的今天,亞洲各國對日本又豈會不猜疑?


林康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