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新華社兩長文列京對港貢獻長青網文章

2014年0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2月01日 21:35
2014年02月01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近年搶奶粉、雙非孕婦等中港矛盾問題令本土思潮抬頭,內地官方媒體繼早前《環球時報》狠批「香港人優先」組織後,官方《新華社》昨亦發表兩篇合共3500多字的文章,列舉中央政府過去多項挺港措施,如CEPA、自由行、金融措施等,更特別指香港失業率能降低,自由行貢獻良多。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分析,中央政府正在打輿論戰,希望以經濟民生掛帥的論調,爭取中間香港普羅大眾的認同,但指這些論點,未有處理港人感到中央在政治上施壓。


指內地元素嵌入港生活肌理

該兩篇分別是新華社北京記者趙博撰寫的評論文章〈評論﹕為東方之珠增光添彩〉,以及新華社香港記者牛琪所撰寫的特寫文章〈香港人的一天﹕內地元素嵌入生活肌理〉。文章內容均是羅列中央多年挺港措施如何惠及港人(見表)。


形容為「中國的全球城市」

其中新華社北京的評論文章,提及當香港過往經濟社會發展受較大衝擊時,中央政府義不容辭地出手相挺。文章又稱,2014年是內地深化改革之年,但仍然關顧香港,支持香港與東盟啟動自由貿易協議談判,指香港將在國際舞台上大有所為,可用「中國的全球城市」這角色,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戰略發揮更重要的功能。


劉銳紹﹕忽略解決政治問題

劉銳紹對本報表示,這類軟銷中央對港支持的文章,是中央政府爭奪輿論陣地的策略,據他了解,中央內部研究過如何在港打輿論戰,定下「一拉一推」的策略,一方面針對激進民主派,抓着他們的激進行為,例如闖入軍營等;另一方面則提出經濟民生掛帥的論調,講香港的繁榮來自中央政府支持,以爭取中間普羅大眾的認同。


劉銳紹又說,新華社直屬國務院,是正部級機構,比《人民日報》及《環球時報》更貼近中央的想法,但這篇文章亦反映中央政府沒有認真去解決問題,沒有構想如何令港人在政治上同樣感到舒服。


議員﹕要治本應改革法規

立法會中的本土派議員范國威則認為,中央想打輿論戰,但文章沒有講全部事實,例如2003年SARS就是由內地傳入香港,還有自由行帶來的社會代價遠多於經濟實利,文章亦沒有講當年內地改革開放,也要靠香港的資金投資內地。


他認為,本土思潮興起是因為中港矛盾「殺到埋身」,中央政府單靠「喊打喊殺,輿論洗腦」,並不能解決問題,應從根源上改革內地的法規制度。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