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小加﹕不配合內地發展 港快被邊緣化長青網文章

2014年0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4年01月15日 21:35
2014年01月15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金融業一直被詬病過分依賴股票市場,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在亞洲金融論壇中警告,香港並未作出準備去配合中國的高速發展,若香港不進步,很快便會被邊緣化。


「要做內地做不到的事」

李小加表示,過去30年,海外資金透過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及離岸資本市場三種方式,經香港進入內地。但現在對香港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以往是資金流入內地,現在是內地有大量資金要走出去,香港在這方面並未做好準備」。他認為香港要多元化,例如發展定息產品及商品等,「一定要走在前端,做到內地做不到的事」。


劉遵義﹕應吸亞洲企業港上市

中投國際董事長劉遵義在同一場合指出,香港應吸引亞洲區內不同國家的企業來港上市,同時推進債券市場及再保險業務,達致多元化的目標。


他認為,中國可以容納兩個金融中心,上海主要服務內地市場,香港則負責對外。


張灼華﹕港可作資產管理中心

香港金融業單一化的毛病,在基金界中亦能體現。財庫局副秘書長甄美薇在論壇中指出,現時海外基金在港只集中銷售,產品設計及投資的環節仍然在海外進行,希望未來基金公司能以香港作為基地。證監會副行政總裁張灼華則指出,透過中港基金互認,相信香港可以升級為資產管理中心。


張灼華重申,中港基金互認已進入最後階段的討論,兩地監管機構在准入門檻、披露規則等已達成共識。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會長丁晨表示,內地不少基金公司正作出準備,對他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丁晨指不同於海外基金,中資基金希望以香港作為基地,進行產品設計及投資服務,銷售則集中在海外進行。


業界指內地人對港基金未必熱中

加拿大年金計劃投資亞太區董事長馬勤亦指出,中港基金互認將令市場出現重大改變,但他提出兩點憂慮。第一,若幾年後中國再與歐洲或其他國家達成基金互認,「港產」基金不再有其獨特意義。第二,中國內地投資者的需求不同,正如當初推出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的初期,反應亦不算理想。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