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生意做不做,主要看博社」,這句毒販口頭禪,正好反映粵東陸豐市甲西鎮博社村在製毒和販毒業界的「江湖地位」。據廣東媒體報道,這條12月29日被3000軍警海陸空圍剿的製毒「第一大村」中,其村幹部直接參加製毒並充當保護傘,其產業鏈已滲透到老弱婦孺。當地民警也因不滿工作待遇而淪為毒販的哨兵。村中幾乎家家都有危險刀具,更有人私藏AK47半自動步槍和土製手榴彈等武器作「自衛」。
婦孺齊參與 家家藏刀
《南方日報》報道,當日凌晨4時,博社村突然停電,3000多名武警、公安在警用直升機的照明指引下圍捕毒梟。大喇叭向村莊隔空喊話,告誡沒有從事毒品犯罪活動的村民不要干擾執法,同時,惠州等地的公安也展開聯合圍捕行動。汕尾市人大代表、博社村支部書記蔡東家首先在惠州落網,當時,他正在帶着幾個馬仔在惠州找民警,想辦法解救其被捕的堂弟——製毒和販毒的「開山元老」蔡良火。
村官家檢350公斤冰毒
博社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蔡漢武也在行動中落網,當時他正在家中睡覺,警方從他家搜出了350公斤冰毒製成品。報道指,他是博社村另一把製毒的「保護傘」,並涉嫌參與販毒、行賄等罪行。
據悉,當地黨政部門幹部充當毒販「保護傘」的有14人,除了村幹部,還有陸豐公安局機關幹部以及當地派出所所長和民警等。有參加行動的警員介紹道,當地民警工作量大,但薪酬不高,一個月2000元多一點,看到別人有車有樓,心裏很不平衡。這名警員表示,有民警參與販毒和通風報信工作。當地毒販僅用短短的幾年,就以冰毒佔據了安徽、重慶及東北等地的部分市場。
警倘進村 數百人圍堵
調查指,村內逾兩成家庭都有參加製毒或有參股,而村內製毒簡直明目張膽。因博社村人口密度極大,村道狹小,房子低矮,有村民直接把原材料和半成品放在樓房之間的通道上,有的則用迷彩網遮起來。
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政委邱偉說,以往警察一進村,村裏兩三百輛摩托車就會團團圍住,村裏的路上會放下釘板,樓上砸石頭。村民手裏有仿製槍枝,甚至還有AK47、土製手榴彈、弓弩等殺傷性武器。
婦孺齊參與 家家藏刀
《南方日報》報道,當日凌晨4時,博社村突然停電,3000多名武警、公安在警用直升機的照明指引下圍捕毒梟。大喇叭向村莊隔空喊話,告誡沒有從事毒品犯罪活動的村民不要干擾執法,同時,惠州等地的公安也展開聯合圍捕行動。汕尾市人大代表、博社村支部書記蔡東家首先在惠州落網,當時,他正在帶着幾個馬仔在惠州找民警,想辦法解救其被捕的堂弟——製毒和販毒的「開山元老」蔡良火。
村官家檢350公斤冰毒
博社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蔡漢武也在行動中落網,當時他正在家中睡覺,警方從他家搜出了350公斤冰毒製成品。報道指,他是博社村另一把製毒的「保護傘」,並涉嫌參與販毒、行賄等罪行。
據悉,當地黨政部門幹部充當毒販「保護傘」的有14人,除了村幹部,還有陸豐公安局機關幹部以及當地派出所所長和民警等。有參加行動的警員介紹道,當地民警工作量大,但薪酬不高,一個月2000元多一點,看到別人有車有樓,心裏很不平衡。這名警員表示,有民警參與販毒和通風報信工作。當地毒販僅用短短的幾年,就以冰毒佔據了安徽、重慶及東北等地的部分市場。
警倘進村 數百人圍堵
調查指,村內逾兩成家庭都有參加製毒或有參股,而村內製毒簡直明目張膽。因博社村人口密度極大,村道狹小,房子低矮,有村民直接把原材料和半成品放在樓房之間的通道上,有的則用迷彩網遮起來。
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政委邱偉說,以往警察一進村,村裏兩三百輛摩托車就會團團圍住,村裏的路上會放下釘板,樓上砸石頭。村民手裏有仿製槍枝,甚至還有AK47、土製手榴彈、弓弩等殺傷性武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