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批在俄收成水稻運回國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24日 06:35
2013年12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糧食「十連增」,但因農地污染、農民種田意願降低、地方政府征佔農地等多方面原因,中國主糧的進口量逐年增長。內地《財經》雜誌引述研究部門推算,以2010年糧棉油進口量計算,中國進口農產品數量相當於使用了國外大概7億多畝耕地,等於整個黑龍江省的面積。


近年積極尋糧食進口源

報道指,隨着糧食進口猛增,承擔糧食進口政策任務的的內地兩大糧食貿易商中糧集團與中儲糧集團在全球範圍內不斷尋找新的糧源。2011年,中儲糧就與柬埔寨出口商簽訂進口大米合約;2012年,中糧也與烏克蘭最大農業公司簽訂備忘錄,計劃在未來5年內每年至少向中國出口500萬噸玉米,同時大豆、小麥進口也在洽談中。


種植成本僅中國1/3

不僅如此,內地還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租地種植水稻,近日首批收割的3萬噸水稻已通過吉林琿春口岸運回中國。據悉,這批水稻的質素和東北大部差不多,但種植成本僅為中國的三分之一。另外,依據中俄雙邊農業合作框架協定相關條款,吉林省海外農業投資集團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哈羅里區投資建設的4個現代化示範農場也已啟動。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