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菲律賓上月受超強颱風海燕吹襲,本港無國界醫生派出最年輕的醫護人員、29歲的護士鮑雋宇(Vincent)赴吉萬(Guiuan)參與救援。留菲1個月的他最近回港,最難忘在異國最後一天主動提出幫忙「挖屍」,平日在醫院經常面對病人離世的鮑雋宇,面對已腐爛一個月、滿佈肥大屍蟲的屍體,亦感到「毛骨悚然」,但能為難屬找回家人屍體、令他們釋懷,亦頓覺有意義。
菲國風災前剛從南蘇丹的救援工作回港兩星期多的鮑雋宇,眼見菲國災情嚴重,11月14日又背起背包到吉萬救災,主要任務是在當地搭建臨時醫院,為災民提供醫療服務。鮑指抵埗後只見一片頹垣敗瓦,大批災民因塌樓受傷,不少人傷口有併發症。無國界醫生只用了一天搭建出「有電、有水、有牀」的臨時醫院,有急症室工作經驗的鮑主要負責量血壓、探熱、洗傷口等工作。
「救援不止是救活生命」
他睡在帳篷,每天朝五晚八幫助災民,最難忘於風災中失去父母、左腳被瓦礫割傷的16歲少年Remuel。Remuel住在一條村落,以徒步及截順風車方法,花了一星期來到吉萬找無國界醫生醫治。鮑回想,Remuel打開包裹傷口的爛布時,傷口已明顯發炎及傳出惡臭,鮑為他洗傷口時,男孩突然痛哭,鮑估計他可能有創傷後遺症,轉介無國界的心理醫生跟進。一星期後Remuel的傷口好轉,也開懷了,能與醫護有講有笑。
鮑雋宇在本月中完成工作後,離菲前一天原為休息日,但他得知薩馬島東部的Hernani仍有17人失蹤,毛遂自薦到當地挖屍,既助尋人,亦可減少腐屍污染水源。他找到兩具男屍,男屍只剩下頭骨、身體曬乾,只能憑白色毛髮判斷為長者,家屬終憑衣著認領到遺體。鮑說,眼見家屬認屍後釋懷的表情,明白到「救援不止是救活生命」,為災民找回失去家人的遺體安葬亦很重要。
無國界醫生是次為菲律賓籌得1200萬元,明年3月9日會舉行每年一度的野外定向比賽,在賽事中心會有模擬菲律賓災情的場景,並會有臨時演員扮演災民,令參賽者感受菲律賓災情。
明報記者 張煒明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