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伊院擬重建 百億遷啟德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23日 21:35
2013年12月2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建院半世紀、全港最大的綜合醫院伊利沙伯醫院,目前病牀擠迫,今年還一度爆發惡菌難以收拾。據悉,政府正積極考慮將伊利沙伯醫院的重建計劃,納入下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讓估計耗資逾百億元的重建計劃正式落實。


該計劃的重點是在啟德發展區興建全新的伊利沙伯醫院,設2000張病牀,5至7年建成後將現時的伊院全間搬進,避免重蹈瑪麗醫院原址重建時間過長的覆轍。但有伊院員工擔心新院地方太小,「大院搬細院」,無法容納伊院所有服務,2000張牀也不足應付未來發展需求。醫管局回應表示,伊利伯醫院重建仍在探討中,一切未有定案。


5至7年建成 醫管局﹕未有定案

有逾1800張病牀、位於加士居道的九龍中龍頭醫院伊利沙伯,其服務需求不斷增加,據悉,部分本來放置40張病牀的病房,已加至50多張,即加牀達25%。在擠迫環境下,院方無法控制抗萬古黴素腸球菌(VRE)的爆發,防控工作難收到預期效果。


同時,人口老化不斷加重對伊院的服務需求,但醫院設施陳舊,手術室已飽和,醫院即使想加開手術時段,但「插針都插不入」,深切治療部又不夠病牀,部分呼吸困難的病人要留在內科病房,使用流動式呼吸機插喉。


服務全搬 支援毗鄰兒童醫院

政府下月中公布的施政報告,會考慮將有50年歷史的伊院重建納入其中。醫管局消息人士稱,管理層研判後認為,伊利沙伯醫院急需重建,但參考過瑪麗醫院在原址重建需時達12年之久,擔心伊院在原址重建「遠水難救近火」,遂建議於啟德發展區建新的伊院,將舊院全搬至啟德,估計5至7年可落成使用,認為這方案更具效益。


消息續說,重建伊院將徵用啟德兩幅預留醫院用地,即興建腦神經科卓越醫療中心及一間中小型急症醫院的用地,病牀確實數目仍未落實,伊院現時所有服務會全部搬進啟德新院,新院亦會預留一兩層樓開設腦科中心,並會支援旁邊的啟德兒童醫院。


據了解,伊院遷院啟德後,仍傾向留在九龍中聯網,醫院名稱尚待討論。醫管局消息指出,伊院搬走後,原址擬留作公私營醫療服務發展(見另稿)。


根據啟德發展區規劃大綱圖,兩幅醫院用地位於啟德承昌道和承禮道,分別在正進行地基工程的啟德兒童醫院的東北和西北面,總面積約5公頃,日後建築物高度不可超過60米(見圖)。


啟德地原擬建600牀中小型醫院

醫管局最近在伊院舉辦了一場工作坊,與伊院員工探討搬院重建的可行性。據悉 ,不少伊院醫生反對將伊院「連根拔起」搬到啟德,認為啟德最初只規劃興建一間600牀位的急症醫院,難有空間興建有2000張病牀的醫院,又指伊院現時連同加開病牀也有2000張,結果也「爆煲」,重建後也無法應付目前需求。


有伊院員工指出,假如新院無法增加多些病牀,實難以應付未來人口老化的需求;若病牀不夠,即使換了新院也照樣會「迫爆」,同樣難以抵禦惡菌,只會令醫護「畀市民鬧」。


醫生倡「王牌」腫瘤科留原址被拒

也有伊院員工認為啟德只得約5公頃用地,反而伊院現址佔地7公頃,擔心「大院搬細院」無法容納伊院現時所有服務,包括複雜、高科技跨專科服務。有伊院醫生向醫管局建議,為免新院過分擠迫,應研究可否將伊院「王牌服務」腫瘤科中心保留在伊院原址,讓病人可在舊院接受化療及做手術,但遭醫管局拒絕。


明報記者 談誦言 梁杏怡 鄭穎瑩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