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虛擬貨幣Bitcoin(比特幣)熱炒,價格大上大落,連財政司長曾俊華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也公開呼籲市民注意風險。虛擬貨幣是新科技世代下的新生事物,而2008年金融海嘯前,全球不少金融產品就是打着「金融創新」之名四出招攬投資者,最終卻泡沫爆破。公眾必須汲取教訓,政府也須緊密監察,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並適時引入監管,避免觸發新一輪的金融風波。
Bitcoin面世近5年,沒有任何商品如黃金在背後支撐其價值,數量亦有上限。開發初期並不值錢,但近年價格大升,開始有商戶接受用Bitcoin交易,在中國更有人瘋狂追捧。金融市場對Bitcoin的熱炒眾說紛紜,有人指這是鬱金香狂熱翻版,是另一波金融泡沫,亦有人指這是互聯網新科技產品,不應抹殺其生存空間。新科技產物政府當然不應貿然打壓,但金融海嘯的深刻教訓,社會仍歷歷在目。
當年不少金融產品就是打着「金融創新」的旗號,配以一連串公眾難以理解的字母符號,加上似是而非的「升值」及「回報」,四出招攬投資者,結果富豪巨賈高級知識分子紛紛上當,損失慘重。如今虛擬貨幣暴升暴跌,若專業投機者充分了解當中風險,甘願參與賭博,贏輸也屬閣下自理,但一般公眾是否有充足知識了解背後的虛實,實有疑問。
金融產品不是一般商品,一旦泡沫爆破,對社會可能產生極大破壞,政府不能坐視不理。曾俊華及陳家強的表態只是第一步,政府應主動向公眾澄清香港金融系統是否可以接受虛擬貨幣,盡量把資訊透明化,讓公眾在知情下決定是否參與。更重要的是,虛擬貨幣打着「貨幣」之名,若涉及相關衍生產品(如借貸、抵押、兌換、期貨等),其影響力難以估計,政府應與其他國家地區及國際金融組織緊密聯繫,並在適當時候引進監管,避免虛擬貨幣變成「大得不能倒下」(too big to fail)。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