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維多利亞海港愈縮愈窄,海變成陸地,我城有「點地成金」的本領。
城裏人,若要親近海,得要愈行愈遠——西九、中環天星碼頭這些新填陸地,離市中心街道遠遠的。
城市愈來愈方便,速度愈來愈快。
地鐵、海底隧道出現了,彷彿眼前一黑,再打開,便由此岸過到彼岸去,從前的渡輪碼頭,隨着交通的演變、海濱規劃的脫節,慢慢從我們的交通版圖中淡出。
譬如中環灣仔過海到九龍的小輪航程愈縮愈短,漸演變成觀光旅程。
繼續保存寧靜、緩慢的航行的渡海旅程,買少見少。
觀塘碼頭一片荒涼。碼頭旁總有巴士總站,但搭巴士去碼頭,幾乎成為在車上「睡過龍」才會到的目的地。九龍東要「起動」,從前的貨物裝卸區,現在變成海濱公園。海濱公園旁有三個碼頭,觀塘碼頭、危險品汽車渡輪碼頭﹙曾是汽車渡輪碼頭﹚和觀塘公眾碼頭。公眾碼頭鄰近的一幢大廈是「觀塘海濱廣場」,據報近十年來大部分時間處於「交吉」。平日中午碼頭冷冷清清,似乎還未動起來,與旁邊的「起動」氣氛有點格格不入。
「很多人都忘記了這個碼頭的存在,又或根本不知道觀塘是有船過北角的。」連營運來往觀塘至北角渡輪公司的經理也這樣說。除了天星小輪,現時在來往維港兩岸的定期渡輪航班,就剩下北角至觀塘、北角至紅磡/九龍城;西灣河碼頭至觀塘及鯉魚門三家村的這四條航線。
搭船空間 創意搖籃
廣告人黃曉帆﹙Derek﹚喜歡搭船。小時候住藍田,不時會搭巴士到觀塘碼頭,然後轉乘渡輪至西灣河探外婆。時維七八十年代,坐巴士到碼頭搭小輪過海是常識,也是共識。「印象深刻的景象是,船開了,會有一群海鷗跟着街渡後面飛。」他說除了海鷗,倒沒有見過其他雀鳥。攝記阿陶也說,以前工業興盛的時候海水非常髒,沒有雀鳥。工業北移,海港及鳥成受惠者。
觀塘至北角的航程,跟來往中環灣仔至尖沙嘴的小輪不同,有另一種風景。城東的兩岸多是工商大廈和民居,而非浮誇的香港建築;途中更會經過郵輪碼頭。眺望北角一邊的東區走廊,天橋上的汽車有如玩具車,「碌」着來「碌」着去。
Derek曾在雜誌專欄上寫過,搭船那種「蕩着蕩着的悠然寫意」。寫意的空間,也是創意的搖籃。「搭船可以靜一靜,望望靚風景,休息一下。平日好難有機會看到寬闊天空的地方。人在office裏坐得久了,間中見下天空才會有正常心理。」
無論搬到哪裏,他總是找機會坐船。他現在家住油塘,假日會走到油塘三家村碼頭坐船到鯉景灣,探朋友,吃那裏著名的「餐蛋公仔麵」。「朋友住太古城,約在鯉景灣,大家方便。所以這條航線,方便起來真是很方便。」——假如你去的地方就在碼頭附近的話。即使以前他住在西環,過海他會選擇坐車到中環天星碼頭,然後駁小輪過海。「(現在)從中環走去中環新碼頭,至少十五分鐘,實在太遠。」可笑是,走路到碼頭的時間較諸小輪航程還要長,很難說是方便經常要「趕時間」的香港人。
晚上無客 尾船八時
坐船有閒適寫意,但懂得欣賞的乘客少,這條航線的營運時間,每天只有十三小時。頭班船每早七時在北角碼頭開出,尾船則是七時四十五分在觀塘開往北角。有晚接近八時,他走到北角碼頭,打算坐小輪過觀塘,怎料尾班船已經開出了!「八時不到便開尾班船,可說是與香港人生活節奏脫節。」Derek說。但航班疏落也沒有辦法,問小輪公司,他們回覆說︰「開夜船真的沒有客,只得一兩個乘,船上員工多過客,難以營運。」
碼頭遠離市中心、客量少而令航班疏落,可是時代的錯?社會的錯?「又不可以樣樣說是時代變遷所使然。很多問題只是因為沒人去想改善的方法。」
Derek有以下的觀察﹕
觀塘與北角兩邊渡輪碼頭旁邊的配套設施,並不吸引市民參觀或逗留。
北角碼頭有一半租借給旅行團用的「洋紫荊維港遊」作接待之用。碼頭放着一排排酒樓宴會專用的椅子讓團友等候,甚至遮蔽觀塘渡輪入口處的指示,不得其門而入。「其實這個碼頭可以是與山頂纜車有同等地位的觀光景點。」現在,大家眼前只有破落。
「碼頭是匯聚人流的地方,需要有經濟活動,如食肆,吸引人流。鯉景灣碼頭其實不錯,有住宅、有食肆。住在附近的人過海一定揀坐船。」
海濱設施 與民脫節
Derek覺得現在的碼頭附近的「海濱長廊」,往往都設計成只有草地、健身設施與望海長櫈的海濱公園,與一般公園無異。但這些設施與市民的需要脫節,「這樣長的海岸線,可以考慮每段海濱地區都設一個主題,如本地artist美術館?咖啡店一條街?又或鳥類公園等等」。碼頭,除了供人上落船,也是替海濱注入活力、令人親近海的起點。市民多到海邊蹓躂,自能認識渡輪的美好。
「如果香港的海濱公園,可以令我們更親近海,買屋有沒有『無敵大海景』其實不是太重要。」又譬如,是否可以不用欄杆包圍,設計成沙灘?維港給我們的,不只是「海景」,或經濟發展,還可以是一種令我們從日常中鬆動出來的流動空間。
北角海鮮檔 食肆名人幫襯
北角碼頭這一邊較觀塘的一邊熱鬧。北角至九龍城/紅磡航線的碼頭,有小食店,也有一排數間海鮮檔,售賣龍蝦、象拔蚌等貴價海鮮。據說附近有名的食肆及不少名人都在此買海鮮。而這些海鮮檔的另一特色是售賣海鮮給一些宗教團體作放生之用。原來象拔蚌也可以放生。
海濱公園 無敵欄杆
與建築師吳永順走到北角碼頭旁的海濱公園,一看到海邊那些接近兩米高、欄着無敵海景的欄杆,他便說﹕「你睇吓呢啲欄杆幾蠢。」它們的蠢,在於將無敵海景變「囚禁」了。「觀塘海濱公園以玻璃作為欄河,行人才能看見海景呀。」他說。不過欄杆無情,看來蠢的應該不是欄杆。
等船活動:觀鳥
來往北角與觀塘的小輪,半小時才一班。如果「送船尾」,往往陷於步行十至十五分鐘到港鐵站或坐困碼頭再等候三十分鐘的局面。若因送船尾不得已望海輕嘆,視線轉到碼頭旁觀塘繞道的橋墩位,經常可見白鷺以及好些不知名的水鳥在散步,或在橋墩之間來去自如,又或在海中覓食。
原來,觀塘碼頭是在近年才成為「鳥的天堂」。
「以前碼頭沒有這些雀仔的。八九十年代,附近的工廠仍然會排出污水。登上小輪開船不久後,便會見到海水會有一撻撻的紅、綠、藍色。」黃曉帆說,現在見到碼頭有雀鳥,即代表海水較以前乾淨,水清自然有魚,雀鳥也自然在這裏覓食。
打工仔飯堂
觀塘碼頭這一帶頗荒涼。如果想趁「送船尾」而得來的三十分鐘空檔吃點東西,可以到巴士總站旁有一觀塘碼頭熟食市場。不過要因着時間,這裏是附近工商業大廈上班一族的早午餐飯堂,如果午飯時間便要等候,不要因為等位而送多一次船尾呀!由於熟食市場位於工業區,當中不少食肆營業至黃昏便收檔。
從前汽車碼頭
觀塘碼頭一帶,還有另外兩個碼頭,一是觀塘公眾碼頭,另一是在危險品汽車渡輪碼頭。觀塘公眾碼頭每天仍有固定航班到西灣河碼頭。至於危險品汽車渡輪碼頭,它的前身是觀塘汽車渡輪碼頭,於二○○六年因為載客量大減而關閉,至二○○八年才改為危險品汽車渡輪碼頭。
文 蔡琇莹
圖 劉竣陶 李紹昌
編輯 方曉盈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