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政改諮詢終於開始了,雖然林鄭月娥回應記者,文件沒愛國愛港定義是因為不言而喻,不少人覺得很離譜,但公允一點說,它沒寫在文件總比寫上然後添油添醋為好。大家抗拒愛國愛港的框架,是因為這個主觀概念可以隨在上者的喜好,挪移她屬意與不屬意的候選人,因此怎樣的制度安排,是能否消除港人的篩選疑慮的關鍵,才是需要正視的問題。
然而,林鄭介紹諮詢文件時特別強調是按照「法律基礎」制訂,既以法律包裝,引用人大釋法、《基本法》的框架倒還能接受,卻在文件中零零散散地出現喬曉陽、姬鵬飛等京官的說法,如果京官說了的話便是法律,是非常危險的一步。比如說機構提名吧,文件表示是必要的,這也是2007年喬曉陽的言論,這概念弔詭之處,是表明不論提名委員會如何組成,提委會是確認候選人的機構,不是委員提名便成事。如果取得足夠選委提名,還要再由提委會篩選,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也很難接受。
猶記得佳日思(Yash Ghai)教授這樣形容一國兩制的實踐:一國兩制雖然是分隔兩地的經濟及社會的制度,但由於地方政府權力依賴中央,中央政府作出干預難以避免,高度自治的理想很難做到。現在,竟然把這些干預「法律化」了。一直以來,正是因為北京多番為政治改革作出大大小小的設限,才令港人缺乏信心,如果這些框架無法逾越,不但難以達成共識,只會令政改雪上加霜。
政改的問題,不用想得太複雜,問題是怎樣的制度設計,才可令大家放心。如果京官說了便算,把它當作聖旨,還算什麼一國兩制呢?而政制改革,勢難從這些篩選的心魔走出來,政改亦將難以通過。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然而,林鄭介紹諮詢文件時特別強調是按照「法律基礎」制訂,既以法律包裝,引用人大釋法、《基本法》的框架倒還能接受,卻在文件中零零散散地出現喬曉陽、姬鵬飛等京官的說法,如果京官說了的話便是法律,是非常危險的一步。比如說機構提名吧,文件表示是必要的,這也是2007年喬曉陽的言論,這概念弔詭之處,是表明不論提名委員會如何組成,提委會是確認候選人的機構,不是委員提名便成事。如果取得足夠選委提名,還要再由提委會篩選,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也很難接受。
猶記得佳日思(Yash Ghai)教授這樣形容一國兩制的實踐:一國兩制雖然是分隔兩地的經濟及社會的制度,但由於地方政府權力依賴中央,中央政府作出干預難以避免,高度自治的理想很難做到。現在,竟然把這些干預「法律化」了。一直以來,正是因為北京多番為政治改革作出大大小小的設限,才令港人缺乏信心,如果這些框架無法逾越,不但難以達成共識,只會令政改雪上加霜。
政改的問題,不用想得太複雜,問題是怎樣的制度設計,才可令大家放心。如果京官說了便算,把它當作聖旨,還算什麼一國兩制呢?而政制改革,勢難從這些篩選的心魔走出來,政改亦將難以通過。
作者是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左翼21成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