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街知巷聞﹕西洋菜南街 一條街的理想與平衡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01日 21:35
2013年12月01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旺角西洋菜南街,可能是「街知巷聞」所介紹過的人流最多的一條街。


說到西洋菜街,自不然想起陳滅的一首詩《說不出的未來》(節錄)︰

世界就是這樣,不用問,還要這樣繼續下去

不會有我們的歌或城市的歌,什麼改變了都不用問

寬頻人、信用人、保險人、問卷人還有電器人和車牌人

夜了是時候收起易拉架廣告,變回自己來嘯聚

這裡是旺角,西洋菜街、通菜街、豉油街

夜了會有更多十年前的人,透過選曲機去想像

昔日曾唱過那說不出的未來;但未來已變成一張合約

近十三年來晚晚五光十色,集合眾人的欲望在流動的地方,因着對附近居民的滋擾,又或是一些難以驗證的原因,即將又變回平日行車,假日才是行人話事的行人專用區。


周前,油尖旺區議會經投票後,一致通過將屬「試驗性質」的旺角行人專用區開放時間,從一星期七日,縮減至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理由是附近居民難以承受噪音,以及易拉架阻街等問題難以解決。一條街上,有行人、表演者、樓上住戶及商戶等等。如果一人有一個夢想,那又如何平衡各方面利益與願望?


若不是經過修理鐘表檔口老闆C先生(他說不要寫他的名字,否則會被抄牌云云),提起他檔口門前本來就是到愛民邨的小巴站,記者幾乎想不起十多年前到旺角逛街時,在行人道上走兩步便要走到馬路,又或在車與車之間的罅隙之間過馬路的情景。


試驗場之成敗得失

不少人都曾在「菜街」(西洋菜南街的暱稱)留低過青春的腳印﹙或腳毛﹚。到荷李活商場買唱片、樓上書店買書,在「Body shop門口等」,食許留山,還有年廿九年三十晚變身成為年宵市場——曾在某車仔檔發現一大堆日本版及白板CD……都是陳年記憶。經常被投訴「擾民」的好戲量劇團,近年少有在街上出現。近一星期的晚上也不見法輪功檔攤。街上商舖成行成市是金行、化粧品店、時裝店……跟攝影記者失散了,電話中說︰「我在周X福門前」,他反問︰「邊間周X福?一街都係周X福喎。」


同時間,行人專用區造就西洋菜南街成為賣藝人的旺點。街頭藝人唱的都是七八九十年代的時代曲、老歌。觀眾中有街坊,有旅客。街上偶爾傳來一些滿有內地情懷而我說不出歌名的國語歌,令人有置身內地二三線城市的廣場的感覺。是的,內地城市總有個「人民廣場」,但香港這個尺金寸土之地,如果想要一個晚上可以讓市民散散步、透透氣,又能夠讓街頭藝人表演的「市民廣場」,卻顯得大想頭。


似乎當區居民都是滿腔恨怨,但旺角行人專用區作為一個公共空間的試驗場,當中成敗得失,值得細心檢視。


滋擾

1. 你的嗓音,我的噪音

鐘表檔主C先生擺檔差不多四十年,從前檔口前是往何文田愛民邨的小巴總站,吸廢氣對他來說是平常事。2000年起西洋菜街劃定為行人專用區,小巴站搬離,汽車流量減少,人車爭路和空氣污染問題都減輕了,但新問題亦隨之而來。「我每天下午來到這裏,坐至晚上九時十時。那些表演藝人的音響愈用愈靚。他們每晚這樣唱,我真係頭都痛埋。」C先生說,「假使是遊客,當然希望可以看到新奇的表演,他們看完便會走。但樓上住戶每天都受到噪音困擾」。


西洋菜南街原本雙線行車,兩邊是商業及住宅大廈。行人專用區紓緩了空氣污染,卻帶來了聲音污染。「自有人來賣藝開始便有街坊投訴。新近有一對搬到這區不久的夫婦,BB 出生不久,每晚聽到樓下的揚聲器播出的音樂便哭,哭得媽媽要將BB帶回外家居住。但BB每次回家又大哭,搞到一家人都很大壓力。」有沒有不用一刀切的方法?當區區議員仇振輝說,區內居住的不少是老街坊,晚上八九時便會就寢,是以,即使就街頭表演時間設限,譬如提早至十時,也是無用。


2. 集團式易拉架

另一滋擾是街頭的「易拉架」問題。以登打士街至山東街一段的西洋菜南街為例,街道兩邊總共放滿了四行廣告宣傳的「易拉架」,大多由附近商場及商業大廈的商舖擺放,擺放位置由「專人」看管。「在這裏擺放易拉架已成一盤利益龐大的生意。有集團在街上霸佔地方,又或是商戶聘請『專人』看管易拉架。商戶自然要付費。」


突擊檢查前自動失蹤

油尖旺區區議員陳偉強指出,負責檢控的政府部門是食環署,但附近街坊留意到每當食環署作突擊檢查時,易拉架的看管人總像「未卜先知」的收架或失去影蹤,「如果政府部門有決心執法,每天都去巡查,自然能打擊易拉架阻街的情况」。


3. 宣傳根據地衝突不斷

除孕育街頭賣藝者,旺角行人專用區近年也成了政黨及政治團體的宣傳根據地,不少政黨都曾在這裏舉行座談會,政團之間因政見相異更不時爆發衝突。記憶猶新是今年九月愛港力的「反法輪功」事件、林慧思老師爆粗事件、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在街頭舉辦簽名運動時遭退休漢揮拳相嚇、民間電台屢屢在這裏被控非法廣播……相對開放(或沒人管理)且人流密集的公共空間,固然成為各門各派各黨宣傳的必爭之地。陳偉強說,政府大幅縮減行人專用區的開放時間,自不然令人猜疑背後是否有政治動機。他批評,政府根本無決心去處理「菜街」作為公共空間的問題,「區議會曾向政府提議發牌給街頭藝人或修改法例,但政府都置若罔聞」。


「開放時間只得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可能會令這幾天的噪音及擠塞問題更惡劣。」


文 蔡琇莹

圖 葉家豪、蔡琇莹

編輯 沈可媛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