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識導賞﹕你不知道的香港長青網文章

2013年12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2月01日 21:35
2013年12月01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我不止一次聽過朋友埋怨,香港沒地方好去,放工放假最多行街看戲,發掘新餐廳吃飯聚餐已算是最大娛樂。


最近認識了三個朋友,他們兩男一女組成「流浪攝」,最愛揹齊相機腳架,在香港郊野上山下海,找尋少人到過的地方。


不足一年,已到過至少二百個地點,當中絕大部分的地名,孤陋寡聞的我聽也沒聽過。


再看照片……這真是香港嗎?

露伊、聯師兄和Tony,本來各自喜歡上山看日出、夜半影星空,偶然在山上認識了,一拍即合,就組成了「流浪攝」。「浪蕩高山險地,遊走天涯海角,跑過蜿蜒小徑,踏在浮沙碎石,背着沉重影器材攀山涉水,就是為拍攝最壯麗的日出晨曦,這種浪迹天涯的經歷,我們稱為『流浪攝』。」半夜爬起牀走到山上拍日出,其實香港有不少這種人,大帽山、石澳就常在日出時分見到很多相機列陣,他們一拍即合,是因為三個人都愛到比較冷僻的地點,不怕遠、愛挑戰,而且即使上到山碰巧天色不好,他們也從無怨言,「曾有人跟我們上山,什麼也看不到就怨聲載道。影到當然最好,影不到,我們也很享受行上去的過程」。真正的投契,就是無論到哪兒,只要一起做喜歡的事都夠快樂。


山中友 一「拍」即合

三個人各有正職,都是大忙人,這天周末見面,有的在機場剛下機,有的剛開完會趕過來。平日出動,都是放工後、上班前,他們尤其愛影日出,所以最常凌晨三、四時起牀。流浪攝成立不夠一年,戰績已有二百個地點,我問他們,這麼勤力,會否好快就沒地方好去?「有排!」聯師兄和Tony異口同聲說。「只是一個鳳凰山,一年也玩不完。人們常走上去看日出的路,旁邊有很多分支的小徑山路,縱橫交錯,可以去到石澗、瀑布、山谷。鳳凰山因為山高,谷裏儲了好多水,山澗好多,也有石壁。」不過,山澗地滑,比較危險,愛攝影的他們要揹沉重的器材走路,所以也不常去山澗。


可是我看他們的照片,地點還是好豐富,山峰、奇石、洞穴、海岸,還有不少看上去好驚險的照片,「有些地方的確是險要的,例如羅漢塔,在高山之上,要爬石上去,又濕又冷」。我以為他們都是資深行山人,「聯師兄是毅行者,有較多經驗。但我以前好少行山,行大帽山的石屎梯級,路程不遠,登了頂往往喘不過氣來」。Tony說,自從認識兩個同伴,起初上山下海都是辛苦的,動力就來自「好想影靚相」,和當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找尋香港秘景,過程好多時都吃力,「我們到了山頂,若距離日出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就二話不說軟攤在地上,唔願郁!」然後等到日出,三人就開始忙碌,不斷拍照,拍到靚照片、看到靚日出,就是一整天工作的動力。「影到相,有時會在公司偷偷把相做後期調色,整日都好精神好開心。如果影不到相,回到公司好快就想睡,哈哈。」


前人開路 絲帶為記

我們只懂行街看戲的人,大多以地鐵路線圖認識香港不同區域的位置。他們行山攝影的,則用雙腳和雙眼學習香港地理環境。他們知道在香港要看到日出,除了向東的地方,「只要找一座有四百米至五百米的山,在上面就可以三百六十度環看整個香港」。而由於他們到的地方,有時冷僻得連google地圖也看不到,於是認路的方法,就靠前人在樹上綁的絲帶當導遊,「可能是好多年前的晨運客、行山客開出來」。


最近,他們辦了場講座,座無虛席,有個觀眾跟他們說,感激他們去這些地方把相片影回來,因為他去不到,相片就像帶了他到此一遊過。「也有個太太說,丈夫好想去這些地方,可是自己沒有這種體力,好想我們帶她丈夫去。」這些,大概是除了可以影到靚相以外,推動他們繼續發掘香港秘景的動力了。


探秘「最難」 狗牙嶺

一年裏至少走了二百個不同地點的「流浪攝」,經驗認真豐富,他們說,上山下海有不同形式的難,難行、難爬、難攀。最難爬和最難攀,我們大概都明白是怎樣回事。至於最難行的路,是佈滿碎石的山路,浮沙碎石,好跣好易跌。不過原來還有「最難落的山」,「鳳凰山狗牙嶺,又直又斜,旁邊沒樹讓你扶,落山要坐住落,心又怯,每落一步都要試穩腳步,試試那要踏的石穩不穩,然後腳要用力抓住,才能平衡,付出的體力所以比平時大好多」。


而最難登的頂,也在狗牙嶺,「羅漢塔」最危險,它位於海拔九百幾米,下面是峽谷,煙霧瀰漫,上到去全身都沾濕,風也可以很大,隨時把人吹落山,「好得人驚,沒有路,只一直沿着石爬上去,石也未必穩」。


★地理補課

岩疊岩羅漢塔

因羅漢塔是崩塌交疊的岩塊,土木工程署土力工程師Phoebe說,圖片中的火山岩節理主要呈垂直及微傾斜兩個方向伸延。岩石受四周溫度或壓力的改變而碎裂,並主要沿着垂直節理拆解。崩塌了的岩塊交疊在旁,形成羅漢塔。


回音峽谷 天窗峽

天窗峽的高處有一塊石,中間像穿了個洞,因為它在好高的位置,從低處看上去好似天窗,所以叫做天窗石。聯師兄說,他們有次去找天窗石,在峽中遍尋不獲,天快黑,正想放棄之際,一回頭,就看到天窗石原來在後邊,他們早就走過了頭。三人分頭行事,聯師兄負責以最快速度爬上去,他們就留在原地從低處替我拍照。大約用了十分鐘,聯師兄終於登頂,當他向他們喊話,「哇,回音好勁,好像拿着咪開了echo一樣,聲音好特別」。天窗峽是個V形峽谷,就像我們平常在電影裏看到的差不多,不過這裏風景更特別,聯師兄從天窗石看過去,露伊和Tony所處的「積木崖」,壯觀非常。「親眼看過,用腳走過,才知道這裏如此巍峨」。一支支碩大長岩高聳入雲,因風化侵蝕裂縫處處,像要隨時飛脫下來。


★地理補課

柱狀突岩積木崖

Phoebe說,積木崖是火山岩的柱狀突岩,突岩是由風化所成。風化最初從岩體較弱的位置(如節理)開始,並逐漸滲入岩體,到最後形成適合植物生長的厚厚風化土層。圖片中的火山岩節理主要呈垂直及微傾斜兩個方向伸延,而岩石的風化又主要是沿着垂直節理發展。當風化物被侵蝕移走後便露出了像積木堆起來的柱狀突岩。


別有洞天 木棉洞

除了北接深圳,香港的陸地被海洋包圍,豐富美麗的海岸線,卻不大為人所熟悉。沿着海岸線,除了有地質公園最有名的六角石柱,還有大大小小的山洞。我看到他們的照片,從山洞拍出去的角度像仙境,但其實這些在香港並不罕見,「香港有幾百個這些洞」。他們三人組首推糧船灣的木棉洞,「洞旁的小潭水很清,有海星、海膽、海參,海馬也見過!」木棉洞面積不小,約兩層樓高,他們說在一個晴空萬里的日子,他們從水路前來,「需涉水才可走進洞裏,水珠從高處滴在肩膊,感覺冰涼,海浪帶進微風,儼如一個天然冷氣宮」。


除了海邊有洞穴,山上一樣有,就如古裝劇常見的那種。「最特別的是一樹洞,是全港海拔最高的山洞,八百多米,就在羅漢塔附近,可以一併遊。」他們說山洞面積大約二百平方呎,很小,但裏面很清涼,有水滴下來,感覺好有趣。


★地理補課

海蝕洞木棉洞

Phoebe說,木棉洞是海蝕洞,岸邊的岩石在海浪的長期拍打下,容易受到侵蝕。而海浪的侵蝕始於岩體較弱的位置,尤顯見於節理較多或曾受構造應力影響而變得脆弱的岩石。隨着岩體被海浪逐步向內侵蝕,一些長而窄的坑洞便形成。


嚇人名字 自殺崖

「流浪攝」這年來去過的二百多個地方,孤陋寡聞的我,絕大部分都不認識,有些名字還很嚇人,「自殺崖」、「鬼手岩」、「陰陽壁」……我問聯師兄,這些地方的真面目,他說,自殺崖不是常有人在這裏自殺,「那裏真的好險要,在飛鵝山上高處,像一個懸空的平台,下面就是觀塘,一不小心就會跌下懸崖」。至於「鬼手岩」和「陰陽壁」,其實都不恐怖,「鬼手岩」是因為有塊石好像一隻手,岩石看上去凹凹凸凸不好看,所以像鬼怪之手,而「陰陽壁」是我想多了,我以為那有「陰陽相隔」的意思,原來只是顏色有別,「一邊深色,一邊淺色,是陰陽色的意思」。


不過,有另一個地方的名稱也把地勢形容得很貼切,「在鳳凰山狗牙嶺上,走到羅漢塔要經過『一線生機』。那條路在山峰之上,路好窄,兩旁都是向下的斜坡,沒有樹,只有草。」我看過照片,相裏的露伊像走平衡木。


★地理補課

山峰沒有樹

因為氣候所限,鳳凰山的樹林只能從低處伸展至約五百五十米的山上,再高的地方則以灌木和草生長為主。


「香港不一樣」攝影展

日期﹕十一月三十日至十二月三日

時間﹕上午九時至晚上十一時

地點﹕尖沙嘴文化中心地下E2展區

文 陳嘉文

圖 陳嘉文、流浪攝提供

編輯 方曉盈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