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按原定計劃,美國將在明年底撤走駐阿富汗全部軍隊,若是如此,美國自2001年展開反恐戰爭的兩大戰場,即伊拉克及阿富汗就會不見美國大兵影蹤。不過,這一情况可能不會出現,美國計劃在第一線戰鬥部隊撤出阿富汗之後,有幾千人以軍事顧問形式留在當地。儘管阿富汗當局仍未首肯,但美國已亮出了底牌,政權靠美國打回來的阿富汗現政府要說「不」大概並不容易。美國這種做法與撤走駐伊拉克部隊不同,伊拉克是戰鬥部隊撤出後,並無留下軍事顧問這一條尾巴。到底美國忽然改變策略,意欲何為?
阿富汗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緣戰略價值比伊拉克明顯重要,它鄰近中國和俄羅斯,與巴基斯坦接壤;西貼伊朗,經伊朗南下可以控制波斯灣出口咽喉。另外,這一帶地區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在極端伊斯蘭組織方面,阿富汗有塔利班,巴基斯坦被認為是蓋達組織的其中一個大本營。近年困擾俄羅斯的伊斯蘭少數民族問題,例如車臣就與這片地區比較接近;在中國內地多次發動恐怖襲擊的疆獨組織也在中亞見到蹤影。由於這地區國與國之間邊境線漫長,駐軍難以全面控制人員出入,容易成為游擊隊溫牀。冷戰結束後,若論小型軍事衝突及大型戰爭,這一帶地區就打了兩場伊拉克戰爭及一場阿富汗反恐戰,足以稱為新火藥庫。
中亞變新火藥庫
中俄 「上合」 洞見先機
中國近年對這一帶地區苦心經營,其中,由中國及俄羅斯牽頭、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用的力度最大,除了中俄,其餘四國皆是中亞國家,即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烏茲別克斯坦,觀察員國家則是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及蒙古。一看便知這就是專門針對中亞地區的國際組織,上合組織的宗旨是「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種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但其實質戰略意義遠較這些「大方向,大原則」為重要。事實上,上合組織近年受到注目的焦點,在於其多次舉行大規模反恐演習,2007年的演習出動5000多人,開宗明義說明「針對地區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及極端主義」,易言之,中俄在「九一一」事件前已看到中亞的極端主義危險,早作預防。
因此,美國當初決定全面撤出阿富汗,今天看來,這個算盤顯得失算,因為美國一旦撤出阿富汗,中俄幾乎肯定可以掌控中亞,進而西向影響美國經營了60年的中東。美國如今的全球戰略重點只有兩個,一是西太平洋,一是中東,倘撤出阿富汗,中東就會掉進東有中俄、西有局勢陰晴不定的北非夾擊。因此,華盛頓只得涎着臉找個藉口留軍事顧問在阿富汗,務求不致在中亞這盤棋全輸。
中俄在中亞地區比美國提早開展戰略工作,如前所述有其本身考慮,俄羅斯因為南部的分離主義猖獗,中國則主要因着疆獨勢力冒起,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有其實際功用。不過,經過12年的成長,上合組織除了反恐功能,還開始成為地區的政治組織。雖然仍未可以與美國主導下的北約相比,亦沒有前蘇聯年代華約集團的軍事角色,然而在愈來愈吃緊的中亞樹起了這面大旗,無疑可以做到一定主導作用,與美國冷戰後推行的「世界新秩序」核心利益分庭抗禮。
事實上,美國是想方設法影響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甚至曾表示想參加上合組織,目的不言自明,其一是拉攏上合組織的一些成員以達到其地區戰略目的,例如上合組織觀察國的阿富汗和伊朗。其二是上合組織成員不乏伊斯蘭國家,對中東以及南亞的伊斯蘭國家會有影響,美國近大半世紀的外交重心一半在中東及伊斯蘭世界,上合組織的成立,把美國的重點外交吃了一半,華府如今無計可施,只得賴在阿富汗不走,硬要參加這場牌局。
統合中亞伊斯蘭勢力
力足影響南亞國家
這樣一來,明年的阿富汗大選便值得留意了,一旦美軍顧問留在阿富汗成事,新的阿富汗總統會否任由背後老闆美國頤指氣使,成為幾十年前也有「美國顧問」留駐的南越那樣的傀儡,將是這場中亞三強爭奪戰的焦點。而上合組織的兩強中國及俄羅斯,因為美國動作開始加大,亦會作出相應行動,中亞的爭奪未來會趨向激烈。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阿富汗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地緣戰略價值比伊拉克明顯重要,它鄰近中國和俄羅斯,與巴基斯坦接壤;西貼伊朗,經伊朗南下可以控制波斯灣出口咽喉。另外,這一帶地區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在極端伊斯蘭組織方面,阿富汗有塔利班,巴基斯坦被認為是蓋達組織的其中一個大本營。近年困擾俄羅斯的伊斯蘭少數民族問題,例如車臣就與這片地區比較接近;在中國內地多次發動恐怖襲擊的疆獨組織也在中亞見到蹤影。由於這地區國與國之間邊境線漫長,駐軍難以全面控制人員出入,容易成為游擊隊溫牀。冷戰結束後,若論小型軍事衝突及大型戰爭,這一帶地區就打了兩場伊拉克戰爭及一場阿富汗反恐戰,足以稱為新火藥庫。
中亞變新火藥庫
中俄 「上合」 洞見先機
中國近年對這一帶地區苦心經營,其中,由中國及俄羅斯牽頭、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用的力度最大,除了中俄,其餘四國皆是中亞國家,即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烏茲別克斯坦,觀察員國家則是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及蒙古。一看便知這就是專門針對中亞地區的國際組織,上合組織的宗旨是「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種文明、謀求共同發展」,但其實質戰略意義遠較這些「大方向,大原則」為重要。事實上,上合組織近年受到注目的焦點,在於其多次舉行大規模反恐演習,2007年的演習出動5000多人,開宗明義說明「針對地區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及極端主義」,易言之,中俄在「九一一」事件前已看到中亞的極端主義危險,早作預防。
因此,美國當初決定全面撤出阿富汗,今天看來,這個算盤顯得失算,因為美國一旦撤出阿富汗,中俄幾乎肯定可以掌控中亞,進而西向影響美國經營了60年的中東。美國如今的全球戰略重點只有兩個,一是西太平洋,一是中東,倘撤出阿富汗,中東就會掉進東有中俄、西有局勢陰晴不定的北非夾擊。因此,華盛頓只得涎着臉找個藉口留軍事顧問在阿富汗,務求不致在中亞這盤棋全輸。
中俄在中亞地區比美國提早開展戰略工作,如前所述有其本身考慮,俄羅斯因為南部的分離主義猖獗,中國則主要因着疆獨勢力冒起,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有其實際功用。不過,經過12年的成長,上合組織除了反恐功能,還開始成為地區的政治組織。雖然仍未可以與美國主導下的北約相比,亦沒有前蘇聯年代華約集團的軍事角色,然而在愈來愈吃緊的中亞樹起了這面大旗,無疑可以做到一定主導作用,與美國冷戰後推行的「世界新秩序」核心利益分庭抗禮。
事實上,美國是想方設法影響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甚至曾表示想參加上合組織,目的不言自明,其一是拉攏上合組織的一些成員以達到其地區戰略目的,例如上合組織觀察國的阿富汗和伊朗。其二是上合組織成員不乏伊斯蘭國家,對中東以及南亞的伊斯蘭國家會有影響,美國近大半世紀的外交重心一半在中東及伊斯蘭世界,上合組織的成立,把美國的重點外交吃了一半,華府如今無計可施,只得賴在阿富汗不走,硬要參加這場牌局。
統合中亞伊斯蘭勢力
力足影響南亞國家
這樣一來,明年的阿富汗大選便值得留意了,一旦美軍顧問留在阿富汗成事,新的阿富汗總統會否任由背後老闆美國頤指氣使,成為幾十年前也有「美國顧問」留駐的南越那樣的傀儡,將是這場中亞三強爭奪戰的焦點。而上合組織的兩強中國及俄羅斯,因為美國動作開始加大,亦會作出相應行動,中亞的爭奪未來會趨向激烈。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