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產葡萄酒崛起長青網文章

2013年11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11月16日 22:35
2013年11月16日 22: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飲用葡萄酒的人愈來愈多,除了五大酒莊經典酒釀價錢被炒高,更不容忽視的,是「中國釀製」新力量漸見成績。為消除外間對中國酒的負面印象,近年內地酒莊紛紛參賽,以獎項證明實力。月初於香港舉行的首屆中國精品葡萄酒挑戰賽,參賽酒全為中國釀製,由多位本地葡萄酒專家、酒評人蒙瓶選出得獎佳釀。


中國釀製葡萄酒不是新事,可是屢有粗劣製作、冒牌假酒、冒經典年份的新聞,質素惹人懷疑。但近年開始,外國酒莊紛紛向中國葡萄酒投下信心一票﹕2009年Lafite Rothschild投資山東蓬萊葡萄園,去年Moet Hennessy宣布投資雲南葡萄園,今年初英國王室御用百年酒商Berry Brothers & Rudd宣布把百年酒莊張裕集團的葡萄酒上架……儼如為「中國釀製」打了一支強心針。


著名酒莊投資「中國釀製」

近年屢有中國葡萄酒於海外比賽獲獎,卻鮮有內地葡萄酒之間的比併,故內地葡萄酒媒體「酒媒」便舉辦首屆中國精品葡萄酒挑戰賽,參賽酒全為中國出品。而為表嚴謹,初賽先於內地舉行,由內地葡萄酒專家從100款參賽酒選出30款進入複賽;複賽與決賽於香港舉行,由黃雅歷、郭偉信、鄺英志、梁衛民、周國明、蔡榛原等十多位本地酒評人蒙瓶選出得獎葡萄酒。


比賽項目包括白酒、甜酒、Rose,參賽紅酒數目較多,故19支紅酒再分成Cabernet Sauvignon與「其他」兩個組別。勝出「全場最佳紅酒」的,是中糧長城(煙台)莊園西拉(Shiraz)2006。


對中國葡萄酒略有認識的,說起長城酒莊應不陌生。它屬中糧旗下,已有30多年歷史,現於河北、山東蓬萊設有三個葡萄園。品牌於2011年英國Decanter World Wine Awards獲得銀獎,今年憑其Cabernet Sauvignon(赤霞珠)再度揚威,於比利時Concours Mondial de Bruxelles憑長城桑乾酒莊特級精選赤霞珠乾紅獲得金獎,並於英國倫敦International Wine Challenge獲得銅獎。


長城酒莊屢奪海外獎項

談到「全場最佳紅葡萄酒」的長城Shiraz 2006,評審之一、香港葡萄酒評審協會主席梁衛民(Sammy)指它有驚喜,「散發朱古力香氣,果香較含蓄,單寧不過分澎湃,相當討好」。令他驚喜的還有Cabernet Sauvignon,「部分國產Cabernet帶點中藥的草藥味,這不是課本上波爾多酒的特色,中藥香氣可能與當地風土或陳年木桶有關,如果中國葡萄酒可發展出獨特的風土特色,便更有潛力。」


山東與波爾多皆海洋氣候

冠軍Shiraz產自山東蓬萊的莊園,而中國最早、逾百年歷史的張裕酒莊,亦是扎根山東。評審總監、香港葡萄酒評審協會創辦人鄺英志指,「山東日照時間充足,雨水多,跟波爾多一樣屬海洋性氣候。當地亦相當流行Cabernet Sauvignon與Merlot等波爾多品種,風格也是以模仿波爾多為主」。另一矚目產區寧夏位於內陸,屬大陸性氣候,日夜溫差大,雨水少,葡萄有充足時間發展複雜味道。當地流行種植的多是波爾多品種,如Cabernet Sauvignon、Merlot、Cabernet Gernischt(蛇龍珠)、Cabernet Franc等。


鄺英志指,南北緯度30至50度之間為適合種植葡萄的地方,山東、寧夏、新疆等便正介乎北緯30至50度之間。不過,未必每個產地都有適宜種葡萄的完美氣候,如新疆,雨水少,天氣乾燥,葡萄較難吸收足夠水分,「當地太乾燥,如葡萄樹根長得不夠深,便吸收不到地下水。故葡萄農擴闊葡萄樹間的行距,讓葡萄樹根可以鑽進地下,吸收足夠營養」。酒評家黃雅歷指中國地大,葡萄農大可以後天彌補氣候不足。


樹齡尚淺未成熟

中國葡萄酒崛起是不爭的事實,惟釀製葡萄酒不是一夜之間的事,中國一眾品牌尚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中國興起葡萄酒只有十多年,一般葡萄樹齡亦只有十多年,距離壯年尚有20年,尚未成熟。葡萄酒文化亦未發展成熟,黃雅歷說:「例如葡萄農仍以種植果吃葡萄的方法來種植釀酒葡萄;葡萄園種植玫瑰花以對抗病蟲,可是中國的葡萄農愛把玫瑰花剪掉帶回家,這些都需要通過教育去改善。」中國葡萄酒面對的困難,還包括產區制度不全、法律管制寬鬆等,若能解決以上問題,中國可望成為葡萄酒生產王國。(註:比賽中的葡萄酒暫未在港有售)


文:張艾渟

圖:陳淑安、林俊源、相關機構提供

編輯﹕王翠麗

美術﹕Money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