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女兒4歲,咬字仍不太清晰。女兒平日由外婆照顧,她愛惜孫女,把食物切得很細,方便咀嚼,我們發現女兒對一些稍難咬的食物就不願吃。朋友說把食物切得太細,孩子沒足夠機會咀嚼,會導致顎骨活動不足,故提不起勁動口,引致咬字不清。不知這是否有關?
以上個案,父母先要識別四歲女兒在日常生活說話時,究竟是哪些音咬字不清晰。在香港的語音環境下,以下的發音錯誤可以接受,例如「枱」字讀成「蓋」、「袋」;男仔女仔的「仔」讀成「底」;「刀叉羮」變成「刀加羮」。可是,如發覺孩子把「刀」字說成「煲」或「高」等,或許表示她的語音系統發展有問題,需找出發音不準的原因。
口部肌肉沒運動影響發音
個案中的小朋友已經是幼稚園生,學校該不會把食物切得太細,因此一天之中至少有一餐,食物體積是合乎這歲數的孩子咀嚼。在家中把食物切得太細,沒足夠機會讓她運用口部肌肉咀嚼,絕對會影響發音,影響的結構包括咀嚼肌肉,即顎骨位,以及最重要的舌頭。平時假如不用多咬食物,用不到咀嚼肌肉或舌頭去做運動的話,會影響小朋友的舌頭或口部肌肉,令她無法發出某些音。
家長可看看子女舌頭力度及移動幅度是否靈活。另外較常見的問題是說話太細聲,或不肯張開口說話,這都與口部肌肉不夠力有密切關係。
語音發展不符年齡 或先天問題
至於是否先天問題,則要審視孩子發音不準的程度及口部肌肉能力,若跟她的語音發展步驟一同出錯,那就非先天問題;但假若小朋友的發展明顯地與同齡逆轉的,則有可能是先天語音系統出現問題。
家長首先要知道小朋友哪部分的口腔結構發展不夠成熟,以致咬字不清,才可建議改善方法。不過大致來說,不要再把食物切得太細,如怕女兒不習慣,可問問學校老師,學校食物的體積大約多少,或先跟學校的標準,逐漸改變,食物也不要煮得太稀爛。如父母發現小朋友的發音出現很大問題,建議往言語治療師處作評估及檢查。
資料提供﹕啟言堂言語治療及復康訓練中心言語治療師魏家欣
以上個案,父母先要識別四歲女兒在日常生活說話時,究竟是哪些音咬字不清晰。在香港的語音環境下,以下的發音錯誤可以接受,例如「枱」字讀成「蓋」、「袋」;男仔女仔的「仔」讀成「底」;「刀叉羮」變成「刀加羮」。可是,如發覺孩子把「刀」字說成「煲」或「高」等,或許表示她的語音系統發展有問題,需找出發音不準的原因。
口部肌肉沒運動影響發音
個案中的小朋友已經是幼稚園生,學校該不會把食物切得太細,因此一天之中至少有一餐,食物體積是合乎這歲數的孩子咀嚼。在家中把食物切得太細,沒足夠機會讓她運用口部肌肉咀嚼,絕對會影響發音,影響的結構包括咀嚼肌肉,即顎骨位,以及最重要的舌頭。平時假如不用多咬食物,用不到咀嚼肌肉或舌頭去做運動的話,會影響小朋友的舌頭或口部肌肉,令她無法發出某些音。
家長可看看子女舌頭力度及移動幅度是否靈活。另外較常見的問題是說話太細聲,或不肯張開口說話,這都與口部肌肉不夠力有密切關係。
語音發展不符年齡 或先天問題
至於是否先天問題,則要審視孩子發音不準的程度及口部肌肉能力,若跟她的語音發展步驟一同出錯,那就非先天問題;但假若小朋友的發展明顯地與同齡逆轉的,則有可能是先天語音系統出現問題。
家長首先要知道小朋友哪部分的口腔結構發展不夠成熟,以致咬字不清,才可建議改善方法。不過大致來說,不要再把食物切得太細,如怕女兒不習慣,可問問學校老師,學校食物的體積大約多少,或先跟學校的標準,逐漸改變,食物也不要煮得太稀爛。如父母發現小朋友的發音出現很大問題,建議往言語治療師處作評估及檢查。
資料提供﹕啟言堂言語治療及復康訓練中心言語治療師魏家欣
留言 (0)